产品
行业

从磁悬浮到机器人 关键性技术引导湖南制造业未来

2015-12-3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0
[ 导读 ]:九天之外的神舟上,疾驰海外的动车里,湖南制造随处可见,但置身新一轮区域竞争和全球科技竞争中,湖南制造的体量依然很小,竞争力依然较弱。

九天之外的神舟上,疾驰海外的动车里,湖南制造随处可见,但置身新一轮区域竞争和全球科技竞争中,湖南制造的体量依然很小,竞争力依然较弱。未来湖南制造将何去何从﹖

技术,依然只有技术才能力挽狂澜。一个关键性新技术或许能带动一个产业,带来一片财富的蓝海。而湖南上下,目前正在投巨资、想尽千方百计启动一批关键性的技术攻关或引进,目的就是保持湖南制造业强省地位。

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到机器人

12月,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列车在长沙开始试运行,其技术提供方则是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据该公司董事长周清和介绍,这是中国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投入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磁悬浮列车就是空中楼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指出,长沙中低速磁悬浮工程列车的成功研制,使得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主机企业及其产业链攻克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系统集成技术,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系统、适应1860mm轨距的悬浮架以及高可靠性的整车电气系统。其填补了中国中低速磁悬浮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运用领域的空白,在世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居于一流水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4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显著的推广和示范效应。

同样,在具有巨大潜力市场的机器人领域,湖南则在加大招商引资与培育的力度,以获得自己的知识产权。工业机器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衡量工业化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记者在长沙市采访时了解到,2014年9月,长沙市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意味着长沙全面启动“机器换人”工程,将全面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转变,在中部地区抢占智能制造的产业高地。

该《计划》提出到2017年年末,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产能突破100亿元;在全市重点工业领域实现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在长沙人熟悉和擅长的工程机械、烟花鞭炮、食品加工等领域,都鼓励引进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这意味着2017年年底每100个“长沙人”里有一个是机器人三年计划目标如何实现?长沙市副市长张迎春告诉记者,资金和政策扶持将是给力的杠杆。据悉,亿元扶持奖励含金量很高:本地的整机企业,按整机售价或租赁价20%补贴,单台补贴10万元内,单个企业200万元内。采购本地产的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的应用企业,按整机售价或租赁价10%补贴,成套设备补贴50万元/套内,单个企业补贴500万元内。知名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总部迁至长沙,投资1亿元以上建生产基地,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搬迁补助。将地区总部迁至长沙,且投资1亿元以上建生产基地,一次性补贴500万元。雨花经开区也将提供“三免两减”扶持政策:凡机器人企业入驻园区,租赁标准厂房前三年租金给予减免。

除了资金、政策,《计划》还将提供智力支持。隶属于中国轻工集团的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进驻雨花经开区后,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成立了机器人技术创新实验室。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漾对媒体表示,长沙市科技局已委托其牵头联系国内外机器人科研院所,在园区内筹建湖南首个机器人研究院,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规划和技术支撑,“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短短一年多时间,库卡、新松、长泰机器人、上海挚优、佛山精一、深圳拓野等37家全球机器人企业,纷纷来长沙落户。“预计2016年年底,长沙市机器人产业群可实现‘双百’目标,即企业100家、产值100亿元。”

就全省而言,记者在湖南省经信委了解到,2014年9月湖南省经信委就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分类制定产业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11月,湖南省经信委出台《湖南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提出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湖南制造业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基本形成湖南省完整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实现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部分领域的广泛应用,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30个关键共性技术引领湖南制造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仅是磁悬浮列车、机器人产业,湖南还发布30个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整体推动整个湖南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记者从湖南省经信委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湖南省经信委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实施“311工程”,每年展开30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推进100项重点新产品开发和100项重点专利转化,先后发布了2014年和2015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发展导向目录》。《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发展导向目录(2016)》发布了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科技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等八个领域的30个制造业关键性技术。 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快制造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事关《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只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湖南制造业才有未来。如果以每年30个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为契机,湖南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工业转型升级就会看到曙光。

与此同时,今年8月份,湖南还确立了第一批40个制造强省的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54.86亿元。这些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等10个国家战略重点领域以及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等2个湖南优势制造领域。

谢超英对记者说,这一批项目推进实施和建设完成后,将在湖南制造业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增强湖南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首批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包括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湖南梦洁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

湖南工业基础较强、特色明显,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制造业大省。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以及高端数控装备等行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较高的地位,成为了支撑湖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据统计,2014年湖南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29亿元,位列全国前15位,制造业对全省GDP贡献占比超过三成。

正如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所言:湖南是制造业大省,但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未来必须聚焦湖南省乃至全国重大产业变革和民生发展需求,真正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和管理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激发全省自主创新的潜力和活力。。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