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中冶集团 领跑城市综合管廊建设

2016-01-05    来源:人民日报
0
[ 导读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冶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中央企业,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同时,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冶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中央企业,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同时,中冶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全产业链专业集成优势,以湖南常德大道和珠海横琴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标志,成为国内最早的城市综合方案解决专家和智慧城市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当前,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成为中冶集团履行央企责任、增强市场影响力和控制力、推进全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立足地下综合管廊领域

中冶集团追求先行领跑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冶集团在上海宝钢建设过程中,便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兴建了大型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以供工业生产专用。时隔近40年,这条长约15公里的煤油气、电力等危险介质管线依然密布在厂区地下城内,见证着历史与时代的变迁。

自上世纪末起,中冶集团在企业转型发展中不断探索,将其在冶金等工业领域中对水、电、气的工业建设技术优势延展到民用市政领域,不断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集约化、廊道化。同时,中冶集团加大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积极将工业化成果转化为民用产品,造福社会民生。

湖南常德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中冶集团首个将工业化成果转化为民用产品的项目。遵循“交通畅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中冶集团在常德大道中央绿化带铺设了12公里长的地下管廊。该管廊为单箱单室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收纳给水、电力、通信等管线,并设置监控系统。这是地下综合管廊首次在湖南省使用,大大改善了常德市交通出行条件,扩大了常德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了常德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环境舒适度。

中冶集团打造的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国内首个成系统的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为国内综合管廊的建设提供了标杆。在横琴岛“嫩豆腐”一样的地质条件下,中冶集团硬是建成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一次性投入最高、建设里程最长、覆盖面积最广、体系最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管廊呈“日”字形,分为一舱式、两舱式和三舱式断面,内部收纳给水、电力、通信、中水、冷凝水以及真空垃圾管等六七种管线,是国内收纳管线种类最多的综合管廊。工程建成后,住建部将该项目作为综合管廊的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珠海横琴项目及地下综合管廊已然成为珠海特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作为国内最早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者,中冶集团拥有国内顶级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在各个工业专业管廊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具有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一站式服务能力,具有项目全过程、全产业链专业集成的综合能力和比较优势。中冶集团还成功建设了上海宝山、石家庄正定新区、南京河西新城等多个综合管廊项目。在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国家城市发展战略之前,中冶集团综合管廊施工长度已累计达119公里、单项最长里程33.4公里,被住建部及业内评价为“总里程第一,单项成绩第一”。

积极贯彻国家发展战略

做强做精中冶管廊品牌

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介质、能量和传输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的“生命线”。

2013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求把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履行政府职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全力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015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出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城市建造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

中冶集团始终站在国家的高度,牢牢肩负最光荣的使命,站在国际水平的高端和整个冶金行业的高度,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承担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

中冶集团还适时制定出清晰的中冶战略定位,即打造“四梁八柱”升级版,争做全球最大最强最优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将城市综合管廊纳入到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战略实施中重要的位置,举全集团之力,倾力打造中冶管廊品牌。2015年10月29日,全国第一家专业综合管廊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冶集团初步完成抢抓综合管廊国家城市建设机遇期,精心谋划顶层设计,积极统筹市场开发,着力强化技术支撑,倾心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大控制力的中冶管廊品牌,在新常态下推动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并开创了成立国内首家管廊专业化公司、设立国内首支千亿元级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成立首家国家级管廊技术研究院等先河。

2015年6月,为着力在综合管廊领域打造专业化、大型化队伍,中冶集团正式成立了国内首家管廊投资建设运营专业化公司——中冶华发公共综合管廊有限公司,以此统领全集团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力量,进一步开发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市场。此举备受业内关注。同时,中冶集团还不断健全完善管廊业务开发体系,形成了集团、中冶华发管廊公司、子企业在综合管廊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中各司其责、紧密衔接和相互支撑的三级联动管控模式。集团层面主要承担大型项目与政府高端对接、重大风险评估及大额度资金调配等决策类责任,搭建审批流程的绿色通道;中冶华发管廊统领全集团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力量,重点承担统控集团各类资源、统一对外、联合作战的管理职责;子企业承担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的操作职责,构建对管廊市场开发的强力支撑,以此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优势明显、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

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董事长、党委书记国文清指出,综合管廊建设是推动城市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容量巨大、前景广阔。下一步中冶集团将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及其支撑能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等不同需求,制定出管廊建设标准的不同等级和相应模块,用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打造中冶管廊建设的专业化知名品牌,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努力发挥重要作用。中冶集团全面吹响了向城市地下管廊进军的号角,上下一心打造国内最大最强最优管廊建设的专业化知名品牌。

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持续创新巩固领先地位

多年来,中冶集团在现有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成果上不断加大综合管廊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方面的投入,通过不懈努力,承担完成了多个综合管廊相关国家、地方重要工程技术课题,并主持设计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综合管廊样板示范工程。

2015年初,住建部标定司邀请国内相关知名单位编写《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中冶集团凭借多年的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经验参与了此规范的制定,献计献策,标志着中冶集团在市政工程技术领域从规范执行者向规范制定者转变,同时也标志着中冶集团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始终致力于践行“国家队”责任,大力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参编综合管廊国家标准之外,中冶集团还参与了住建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造价指导》(试行)、综合管廊试点指导、燃气管线入廊专题研究、综合管廊市场运作及投融资模式专题研究等诸多国家级课题,不断抢占理论制高点,以彰显中冶管廊品牌的技术领先优势及综合实力。

中冶集团在积极投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同时,不断倡导绿色节能城市、海绵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并使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并可推广到全国的绿色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工程。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冶集团拥有530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1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6241件,居中央企业第四位。当前,中冶集团正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和推广先进制造、3D打印以及“互联网+”技术,加快企业在综合管廊领域从传统的管廊设计、建设、维护到综合管廊运营商及相关支撑企业的转变,从而使“中冶管廊”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综合管廊建设具备投资大、回报期长的基本特点,雄厚的资本实力是确保综合管廊建设和稳定运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2015年9月14日,中冶集团与中国邮储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冶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双方共同设立国内首支千亿元级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不断为响应国家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号召提供资金与资本支持。

展望未来,中冶集团将继续恪守“中冶人用心铸造世界”的座右铭,充分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抢抓国家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创新城市综合管廊新模式,并努力将绿色城市、智能城市高端发展理念融于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在综合管廊领域成为国家使命的担当者、市场开拓的领跑者、科学研发的探索者,切实履行中央企业在城市综合管廊开发和建设中的“国家队”责任。

 
关键词: 建设 综合 城市 中冶集团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