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图片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图片
1 / 2

迟京东:化解钢铁工业疑难杂症的四大“药方”

日期:2014-03-15     点击:283    评论:0    查看原图
迟京东:化解钢铁工业疑难杂症的四大“药方”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首席分析师迟京东在出席中国冶金报社2014年记者工作会议时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中国钢铁工业支撑了经济高速发展得到了认可,中国钢铁工业成绩受到世界钢铁界同行的高度赞赏和尊重。作为钢铁人,我们以钢铁工业为荣,为钢铁工业自豪!
   一、钢铁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地位没有改变
   迟京东在报告中指出,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撑了国民经济和下游用钢行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钢材消费约73亿吨,废钢消费量约13亿吨,钢材积蓄量已达约58亿吨,彻底解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数量、品种供不应求、信赖进口矛盾。
   ——建成世界上最完整、基础最雄厚的现代化钢铁工业体系
   1.建成最完整现代化钢铁工业生产体系。
   2.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自主创新体系。
   3.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设计建设体系,拥有了一批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冶金设计院、工程咨询公司和工程公司。
   近年来我国自主建设了以鞍钢鲅鱼圈、京唐钢铁为代表的可循环钢铁生产流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具备自主设计、自主建设,以国产设备为主体的千万吨级钢厂能力的国家。
   4.钢铁企业自动化普及,“两化融合”体系建设加快。
   5.拥有一支优秀的、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6.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高
   2005年-2012年钢铁行业累计完成环保领域直接投资1048亿元,占行业全部总投资的8%。国内前几家环保水平先进的钢铁企业用于环保投资年平均超过100元/吨钢。
   “十一五”以来,钢铁工业重点推广应用了以“三干三利用”为代表的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措施,产生了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绩
   城市钢厂搬迁:结合城市功能调整及功能区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等要求,有条件的城市钢厂开始通过搬迁向沿海、沿江或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调整布局。
   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约1.22亿吨、炼钢产能约7200万吨。“十二五”期间,工信部下达钢铁行业任务为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4800万吨,将提前一年完成。
   钢铁产业集中度:与2005年比,产业集中度提升。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比重由35.4%提高到45.9%。
   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到2012年1000万吨以上企业粗钢产量占比重达到57.1%。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等以省为单位的钢铁企业加快重组,宝钢、武钢、沙钢、鞍钢、首钢及建龙重工等跨区域重组取得很大进展。
   钢铁产业布局调整:我国钢铁工业消费主导型与资源主导型相结合的布局雏形已初步形成。
   二、钢铁工业发展面临四大问题
   迟京东指出,虽然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产能过剩问题
   总量(过大)、结构(品种、质量)、集中度(企业多)、形成原因(在不可控状态扩张)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迟京东说,产能过剩是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不仅导致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生产经营困难,更影响了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铁矿石供需失衡问题
   一是三大矿山高度垄断,市场地位不对等:2012年,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家矿山企业铁矿石产量占世界贸易量的比重63%。二是没有形成以市场消费与资源掌控相结合的、互利共赢的定价机制。
   ——能源、环保和绿色发展问题
   能源、环保和绿色发展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面临最紧迫、最严峻的问题。能源消耗总量居高不下而污染治理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制约钢铁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迟京东指出,尽管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节能指标大幅改善,吨钢能耗下降,但是与国家节能环保新要求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吨钢能耗下降抵消不了因钢产量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加。2009年以后,虽然钢铁行业能耗量占全国能耗比重逐步降低,但2012年仍高达16.6%。
   其次,在京津冀、长三角等我国钢铁产能主要聚集区,钢铁污染排放已经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再次,大多数钢铁企业没有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据国家环保部公布数据,目前在一些重点地区,有近70%的钢铁企业环保排放不达标。
   总之,未来钢铁行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将越来越大,环保成本将成为钢铁企业生存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
   ——企业发展理念、发展战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及经济效益提高等发展方式问题
   主要表现为:在发展理念上,以钢铁生产为中心,仍没有摆脱数量扩张的影响;在发展战略上,以市场消费需求为中心,盲目发展,追求大而全倾向严重;在发展措施上,缺少以用户需要为中心,自主创新仍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生产经营上,企业稳定生产、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三、解剖造成钢铁行业困难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钢铁行业面临这样严峻的问题?迟京东认为,主要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造成的。
   一是政府过度干预造成的不公平。
   钢铁行业为什么出现宏观调控失效,盲目发展、盲目布局、盲目扩张不可控的局面?据介绍,由于钢铁行业投资项目实行国家核准(备案)制,项目前期、中期、后期涉及事项多,部门多,而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周期长。迟京东认为,这种核准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高效决策要求。其导致的结果是:国有及控股企业属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按程序办,丧失投资机会;民营及控股企业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保护下,不按程序办,抓住了市场机会。
   二是对市场的有效监管问题。
   ——税收征管、政策执行差异大。不同地方、不同所有制钢铁企业间的税赋差异很大。
   ——不同地方、不同所有制企业环保政策执行差异大。中央政府部门忽略了未按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审批项目的环保监管。一些地方政府放松甚至放弃了对民营及控股企业的环保监管,相反,对经过审批的项目、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却实行了严格的监管。
   后果是企业间吨钢产品的节能环保投入运行费用差异大,成本高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劣质、假冒产品及偷逃税产品低价冲击市场正常秩序。仍存在大量地条钢、热轧硅钢等劣质产品及假冒200系不锈钢的产品,假冒、贴牌生产的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以及存在不开发票购买铁矿、煤炭、废钢、铁合金、耐火材料等原燃料,不开发票销售钢铁产品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监管。
   迟京东强调,要想解决行业发展乱象,必须首先要解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问题。此外,还必须解决行业过于分散、自律性差以及行业统计数据失真等现象。
   四、当前钢铁工业发展战略对策与建议
   迟京东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化解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重要任务,必须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扩大需求,推广应用高性能钢材,严格控制产量,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二是着力解决铁矿石供需平衡问题。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1.推进钢铁企业全面实现清洁生产;2.积极研发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3.建设钢铁工业生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加快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在经营理念上,完成由生产销售导向型向用户为中心导向转变,构建起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持续跟踪改进的服务体系。加快企业由市场为导向转向以用户为导向的理念转变。
   在发展战略上,实现向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加快从规模生产型向服务制造型的企业架构转变,加快适应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决策机制转变,加快产品结构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的战略转变。
   在发展方式上,由依靠要素投入、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自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转变。加快由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提高效率的经营模式转变。
   在营销模式上,实现向现代配送加工、电子商务营销方向转变,实现公开、透明的市场发现价格机制。
   在经营领域上,全面实现钢铁生产制造、能源转换、社会废弃物消纳“三大功能”;适度发展多元产业,实现与钢铁主业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格局。
   五、2020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愿景目标
   众所周知,我国虽然是世界钢铁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钢铁强国有哪些具体指标呢?预计我国何时能达到钢铁强国的目标?最后,迟京东向与会记者介绍了我国钢铁工业到2020年实现钢铁强国的总目标。
   一是拥有3-5家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水平、管理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铁管等领域拥有一批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专业化钢铁企业集团。
   二是拥有可支撑行业发展的创新体系。
   形成完善的基础研究、制造技术、应用技术研发体系,加强上下游产业合作,建成一批具有先期介入、后续服务及推广应用功能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和产业联盟等。
   在钢铁流程及“三大功能”方面拥有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艺生态园示范区。
   在工程设计与建设技术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整的钢厂设计与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交通运输领域中高速铁路用重轨、车轮与车轴钢;汽车用高强、高韧钢板,高性能齿轮钢;装备制造领域用高性能特殊钢,耐蚀、耐磨、高强钢;造船及海洋工程用钢;在能源领域中大型水电、核电、超超临界火电用钢,高强、耐腐蚀油气开采输运用钢;建设领域用高强、耐侯、耐蚀钢,高强、耐火、抗震钢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三是国际化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坚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在资源保障方面,提高铁矿石、炼焦煤等海外资源拥有量,通过合资合作建立稳定的海外供应渠道和生产基地。
   在市场开拓方面,加强与下游产业合作“走出去”,通过合资合作建设加工配送中心、零部件制造等海外生产基地,适应海外工程承包建设、装备制造等要求,加快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大量应用国内钢材。
   在产业拓展方面,充分利用政治、外交、商务等政策和技术经济援助手段,着力开拓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加大钢铁产业对外开放力度与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相结合。
   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钢铁企业集团,海外资产争取达到30%以上,国外市场销售额占15%以上。
   四是钢铁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具有炼钢能力的企业压缩到200家以内,其中200万吨以上的钢铁集团压缩到60家以内;前十家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70%,形成一批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其中区域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低于30%,行业龙头企业品种市场份额不低于35%。
   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达到或接近制造业平均水平。
更多>推荐图片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