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国节能网

管永银:超越自我的节能标兵

   2014-07-09 中国节能网1770
核心提示:  传统化纤行业给人的感觉总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然而这几年,新凤鸣集团却连连创造着节能佳绩,这其中与管永银节能创新工作室大有关联。

  传统化纤行业给人的感觉总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然而这几年,新凤鸣集团却连连创造着节能佳绩,这其中与“管永银节能创新工作室”大有关联。

 

  记者:“管永银节能创新工作室”成立5年来,为企业创造了多少效益?

 

  管永银:就2011年来说,我们完成的“酯化加压反应”等7个改造项目,每年可以给公司节省1811万元,节约标煤超过2万吨,同时减少32吨的二氧化硫排放。可以说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记者:这些光辉数字的背后,您所带领的团队是如何帮助企业屡创节能佳绩的?

 

  管永银:我们团队有13名技术骨干,包括了各个专业的人才,他们对整个集团聚酯生产线都很熟悉。就像我自己以前是从事长丝工艺工作的,后来才转到聚酯工作上来,对两个领域的生产工作都比较熟悉。

 

  说穿了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技改,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形象地来说,就好比是给机器做手术。到现在,我们已记不清给这些机器动过多少次手术了,每次都能够把能耗降下来,把产品品质给提上去。每次改造我们小组的人员都要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自行设计改造方案,然后再进行工程改造并对技术进行调试优化,最后验收合格后才能大范围地应用到其他生产线上。

 

  记者:从长丝工艺到聚酯直纺工艺,再到现在从事节能减排的创新工作,你自己是如何克服这其中的跨度的?

 

  管永银:从物理变化工艺到化学变化工艺,再到科技创新,这中间跨度比较大,当时借着集团招收聚酯直纺人才的机会,主动拜师学艺,并积极参加广州、苏州的培训学习,慢慢地熟悉和掌握了技术。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技术比较薄弱,故障也比较多,多方面吸取师傅和同行的经验,总结自我探索过程中的教训。

 

  记者:今年你们在节能减排方面还有什么计划?

 

  管永银: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通过对生产装置的改进,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使生产流水线更加稳定,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当然,创新不是一个工作室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事。今年我们团队提出了新的节能目标,希望在“稳定EG加热技术”和“CPEG精馏技术”等改造项目上寻求突破,通过改造,计划每吨产品煤耗控制在100公斤左右,比去年下降10%。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