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国节能网

孟建民:简型建筑的力量

   2014-07-10 中国节能网2160
核心提示:  记者:今天您演讲的主题简型建筑的力量,内容出发点是什么?。    孟建民:简型建筑充分表达了我的观点,建筑是世界当中的一大类型

  记者:今天您演讲的主题“简型建筑的力量”,内容出发点是什么?。

  

  孟建民:“简型建筑”充分表达了我的观点,建筑是世界当中的一大类型,不能就说简型建筑好,这个不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想无论建筑的发展历史有多久,关键怎么变化,技术、材料怎么去改进,都回避不了一个“形”字。建筑师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面临建筑形式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绕不过的一个问题。而简形建筑是建筑形态中的一种大的分类。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在二十世纪中叶就提出一个口号“少就是多”,至今他这句口号仍环绕我们耳边,可以说是我们建筑师追求的哲学理念和思想。简形建筑可以说与他这种“少就是多”可以说紧密相关的。但是“少就是多”这种理念并不一定导引出简形建筑。

  

  极简主义的思想可以说是起源于上个世纪初期,流行于上个世纪中叶,主要描述是对抽象几何的绘画与雕刻,极简主义的内核是将物象化约为关键意向。可以说极简主义波及的领域十分的宽泛,有极简主义绘画,极简主义雕刻,极简主义音乐等等,这些都是极简主义的一些画作。

  

  作为简形对于建筑而言,其意义在于以简约、明确有力的形式来冲击观者的视知觉,并以简洁、鲜明的线条刻入观者的视线中,这是典型的埃及金字塔。我们在这个地方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视觉实验,这是两张极简主义的室内设计的案例,这是一张,后面也是一张,再后面是古典主义的室内设计案例,这是两张。如果我们把一个装饰物摆到这两种风格的环境里面去,我们可以看到极简主义的环境氛围可以想把你凸显的东西非常强烈的突显出来。而这种古典主义的室内设计中基本融入其中去了。

  

  极简主义可以表达设计师的直接、明确,而古典主义是一种婉转和含蓄。通过这种对比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极简主义的意义。

  

  记者:你也列举了国内很多建筑,水立方、鸟巢、中国大剧院、殷墟博物馆、包括正在建的库哈斯设计的深圳证券交易大厦,那是不是说现在”简形建筑的“的一个方向呢?

  

  孟建民:不是一个方向。建筑界是多元的,有的人就喜欢复杂的,有的人就喜欢做简洁的。可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做简洁的,简型的,或者极简主义可能更贴切一点,更符合一点。有的时候做的形体、形态变化多端一点,可能也是符合的。所以这个里面不能用好坏简单的来判断简得好,还是不简得好。

  

  但是我论述的就是这一类建筑,它毕竟是一个很有特点。但是这类的特征是什么,就是把建筑做简洁,简洁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让人家更容易记住它。刚才你们看的那几张图的对比都很清晰。你在很复杂的环境里面,复杂环境里面婉转,它很含蓄,层次很多。简得很直接,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个不能用优劣、好坏来判断它。但是它是重要的一类。我为什么要研究它。现在很多建筑师做的东西,你说简型也不简型,你说它是复杂的,也不是复杂的。现在该简得时候不简,该做加法,他不会做,做得东西很单调,很无味。又做减法的时候,他也不会做,做得很花俏,不该加的东西乱加,该减的时候不减。这个是当今存在的一个比较典型的现象。

  

  记者:作为建筑大师,您如何看待大型公共建筑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和推动?

  

  孟建民:现在我看到一种好的现象,或者说是一种趋势。比较有想法的建筑师,或者有追求的建筑师,他们现在关注不是建筑单体了,他开始关注城市、关注环境。他的尺度范围扩沿了。包括我谈的“简型建筑”,实际也是在城市大的环境里面,这么繁杂的环境里面,简的东西给人一个强有力的。

  

  记者:这是不是也代表了您个人的风格?

  

  孟建民: 我想是的。我自己爱好偏向于简洁,能简就简。我表达事情,我说话都不希望说太长,能有一句话绝对不用两句话说,能用一个字说,绝对不用几个字。

  

  最好是能直接,单刀直入,很明确,不要绕,求简。

  

  记者:为什么中国的设计师为什么相对于无缘于大的类型的项目?您认为中国的设计师和国外的设计师它的差距在哪里?

  

  孟建民:现在这个现象好些了,首先我认为这套体系,可以说中国建设和现代建设发展史鼻祖是来源于国外,无论是欧美还是苏联,都是从那边延伸过来的。它们历史的积淀,它们的条件、总结也好,积淀比我们厚。我们毕竟短短30年,30年打开国门,以前都是封闭的,现在学都来不及。

  

  我有一个观点,在上个世纪末,改革开放以后到上个世纪末,中国建筑师典型的“仿学时期”,拼命学,然后进入21世纪以后,就开始追求原创,不能说原创。大部分人还是在仿学。我还有一个观点,全世界的建设师只有5%—10%在创作、引领、思考。90%是跟着后面抄袭、模仿、借鉴。

  

  这个也是一个必然,不可能90%的人在创作,10%的人跟在后面跑,这个就是“二八现象”。总归20%的人在前面,80%的人在后面。但是这种必然,作为建设师你得有这种认识,得很清晰,时常要提醒自己,不要只会抄,只会跟在人家后面跑。你要是有了一种追求自我,追求个性,追求原创,可能我们的进步,我们的观念会快一点。

  

  孟建民简介: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