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对话梁稳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一”恰逢其时

2014-07-10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  三一集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800亿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梁稳根把他所创建的三一重工变成中国第一、世界第六
  三一集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800亿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梁稳根把他所创建的三一重工变成中国第一、世界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变成了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三一之所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功的原因是它乘上了共和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后二十年城市化进程的时代列车。日前,十八大代表、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今年四月我曾随中央党校调研组到三一调研,三一人告诉我们,三一之所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功的原因是它乘上了共和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后二十年城市化进程的时代列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三一今后的发展思路会不会有新的变化?三一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丰田模式,三一收购德国的普茨迈斯特之后,又进来了德国文化,三一的核心文化是中华文化并带有湖湘文化的味道,今后,三一将如何解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据了解,每年“三一节”您都要给员工发表讲话,十八大以后的明年的“三一节”您准备讲些什么?
  梁稳根: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得益于十六大到十八大的这十年,三一去年销售额是 802亿人民币,十年以前的2001年,我们的年销售额仅仅是6.2亿元人民币,利税9600万元人民币。近十年来,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发展很快,发展很好。中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前景巨大,因为中国13亿人口还有6.5亿在农村,这6.5亿在农村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二倍多。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城市化对三一的发展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支撑,另一个主要的支撑,就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
  三一在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上,一直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我们还是以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作为支撑的。优秀的湖湘文化对三一的事业也是一个很好的支撑,并在三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吃苦,能拼搏,这都是湖湘文化的一种表现。这些优秀的文化在三一人的身上也得到了体现。我是湖南人,我非常热爱湖南。三一从零开始,在湖南经营到现在八百多亿的销售额,市值成为上市企业五百强,主要也是得益于湖南良好的投资环境。我感谢湖南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三一在湖南有好几个工厂,当然,三一近年来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我们到上海发展,到北京发展,到巴西发展,到德国发展,到美国发展或者到其它地方去发展,都是为了三一事业,为了民族工业的振兴,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收购普茨迈斯特以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我们企业里多元共存。要知道,文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中国的也好、美国的也好、非洲的也好,人类主流文化美好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我们的儒家学说也好,都是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要求是,无论是我们收购的德国企业,还是其他任何企业,主流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目标都要和三一保持一致。如诚信、守法,一切为了客户等。在主流核心价值观和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可以求同存异。事实证明,这种融合和求同存异是成功的。现在,我们的普茨迈斯特以及我们在美国、巴西的企业运行都比较健康。

  十八大以后的明年的“三一节”,我要跟三一人讲话,内容主要是讲信心,讲我们的光明前景。十八大以后,我觉得中国的发展未来的前景更加地光明。我不是作为十八大代表讲好听的话,实实在在是这样的。我们从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务实、亲民、从容的作风就可以看出,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另一个就是坚持改革开放。有了这两个坚持,中国伟大的前程和光明的前景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记者:三一的发展有目共睹,三一的经营业绩和经营质量都非常高。请您谈谈三一靠什么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梁稳根:三一用二十年的时间,销售额从零开始,到去年已经达到802亿人民币,3亿的利税。员工从8个到现在5.8万人,三一的发展是靠科技创新,我们有6000多名研发人员,在全球有31个研究院,有200多个研究所。我们完全是靠研发推动创新的。
  关于软实力的问题,三一至今还没有进军文化产业,但是,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这就是——品质改变世界。就是以高品质的产品去改变中国产品的世界形象。所以,进军文化产业并不是我们急需要做的事情,三一现在更重要的依然是专注于自己的产品。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去推动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如果中国人能够做出很多世界领先的世界级品牌,这就是软实力,软实力不软,它实质上是中华民族的硬实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是恒久深远的。我们的责任是通过商务交流活动,向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推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一有一部形象专题片《三一与祖国同行》,这部电视片是有来历的。那是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要到三一来视察,我们接到通知后,就做了这个时长8分钟的专题片,定名为《三一与祖国同行》。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个短片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三一的发展成就。胡锦涛总书记来三一的日子是2003年10月 3日,这也是让所有三一人激动和骄傲的一天。事实上,三一也是随着祖国的强盛发展起来的。三一从1989年开始创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祖国强盛的产物。所以说《三一与祖国同行》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个表述。三一核心文化价值观念,首先是使命,我们要实现品质改变世界。三一的愿景是: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
  记者:您是党的十七和十八大代表。关于你和党的关系,据了解,您是追求了十八年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党的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您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如果党让您弃商从政,您愿意吗?
  梁稳根:我很早以前就想入党。中国共产党员是有理想,追求上进的人。所以,只要你亮出自己的身份:我是共产党员!大家相对来说就更加尊敬你。如果是年轻人,男人找对象都要方便一些。大部分的共产党员的老婆,都比非共产党员漂亮一些。中国的女孩子也很爱共产党员,为什么?因为共产党员有理想,有献身精神。我很小就想入党,大学毕业和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党。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这样做呢?是理想、信念。因为我希望我的事业能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共产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就会更有力量。所以这就是我长期追求入党的原因。但是,非常遗憾,我大学成绩不太好,没入上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以后又辞职干民营企业。在江泽民总书记建党80周年讲话之前,在中国民营企业是不能入党的。建党80周年讲话以后,党的十六大修改党章,民营企业终于可以加入党组织了。我非常荣幸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前,十年以前,想入党都不行,更不能当党代表。所以我们民营企业今天能当党代表,并且有这么高的比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民营企业党代表这个角色,充分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对这个民营企业的认可。也就是代表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家这个阶层的认同和支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然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将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党需要我把属于我的那一部分全部交给党,我都非常高兴,当然也不会有这种事情。我的财产乃至我的生命都是属于党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素养和素质。一个人为大众的利益去服务、去牺牲更有价值。因为共产党的利益是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使命。我弃商从政这件事是空穴来风,中国更需要企业家,并且我也不会从政。我大学毕业以后分到一个兵工厂做技术员,做了一年的副处长,然后就下海做三一重工,现在怎么会再从政呢?
 记者:三一的国际化是三一的第三次创业。三一的前两次创业都比较成功,有时候成功会导致企业内部有一些自满的情绪,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梁稳根:三一的第一次创业是在我的家乡涟源——一个非常偏僻和欠发达的地方。在那里,我们把年销售额做到了一千万人民币,后来又做到一个亿。我们把它定位为刚刚起家的第一次创业。第二次创业是我们从涟源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双进战略”。所谓 “双进战略”,即进入大中城市,进入大的行业。那时,我们就开始进入了现在的工程机械行业。二次创业的“双进战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那么,我们把国际化看作是第三次创业。我相信,第一次和第二次创业都取得了成功,第三次创业当然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没有第一次、第二次的成功,那就不可能存在第三次创业。我们在第一次、第二次创业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会不会感到骄傲呢?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第三次创业呢?不会的。因为我经常处在一种挫折感之中,因为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目标定的比较高,这样,实现的结果总是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我这个人其他情绪可能都会产生,唯有骄傲自满是不太可能的。
  记者:三一在自主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您眼中自主创新到底指什么?是指技术创新,还是管理模式的创新?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您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规避风险?
 梁稳根:今年科技大会,三一是作为唯一的一家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这说明国家对我们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三一发展的动力主要是靠科技创新,创新不只是科技还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我们是一个生产销售重工业产品的公司,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产品不断地升级换代,在全球提高它的竞争力,这是最主要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的案例有,失败的案例也有。我们的走出去大部分是成功的,但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我们在巴西的投资就很成功,估计三年以后盈利能力能达到四亿人民币左右,今年也有一千万美元的盈利。我们在德国收购的普茨迈斯特也很成功。我们在美国和德国的绿地投资也比较成功。当然,也有不成功的,譬如现在我们的风电项目就是不成功的案例。怎么规避风险呢?首先主要是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其次,要熟悉各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法律环境等。第三,就是要有优秀的人才。第四,走出去,要“以夷制夷”,也就是说要实现本土化。比如我们的普茨迈斯特也好,在美国和德国的绿地投资也好,高管都是使用当地的人员。
  记者:非洲市场现在在三一重工的国际化的进程当中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三一在美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华为和中兴也受到了同样的对待。您是如何想到寻求司法途径解决的?日本发生核泄露时,三一曾免费支援泵车,面对现在的中日关系,您的心情是怎样的?
  梁稳根:非洲与欧美比,没有关税壁垒很小,我们的产品打到非洲市场比打到欧洲市场、美国市场、日本市场要容易得多。所以我们现在非洲的发展非常好。关于华为、中兴和三一在美国遇到的问题。华为、中兴和三一所面临的不是同一类问题。华为遇到的是国家安全壁垒。三一是已经进入美国的市场了,美国政府突然又不让我们做了,把我们的权力给剥夺了。我们开始建厂的时候,美国军方提出离他们军事领地太近,让我们后移几百米,我们就移到了后边。但建成以后,美国总统又说我们影响国家安全,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公正的处理。我们为什么起诉奥巴马?因为奥巴马为三一在美国的投资设置壁垒,违反法律,侵犯我们的财产和权利。这次,奥巴马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我们感到很高兴,因为这个事情还没有结果,他夺走了我们的财产不能一走了之,他继续当总统,我们起诉他还有对象存在,所以这是一件好事,我们还找得到他,如果他不当总统了,我还很担心去找谁呢!
  关于中日问题,我一直为我们能够为日本的核救援提供泵车援助,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高兴。从长远来看,中日必须友好。中国有一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与你相隔得很远的亲戚,还不如很近的邻居对你有帮助。中国要发展繁荣,周边关系很重要,跟日本的关系更重要。虽然三一是民营企业,但是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商业活动,及时帮助加强民间的友谊。尽管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过中国,现在日本在对待中国的领土钓鱼岛问题上又歪曲历史,但是这些日本右翼分子的行径并不代表全体日本人民。所以说对于援助日本核泄露救援这个事情,我一点也不感到后悔。如果还有这样机会,中国人要用包容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去帮助它,支援它。
  记者:作为民营企业的领袖,您能否谈一谈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希望?您如何看待“国进民退”这个概念?现在有不少中国的企业家移民海外,您自己会不会考虑移民?
  梁稳根:过去的30年,我们的党和国家都在不断地推行改革。我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期望是,希望民主政治进一步地加强。另外就是希望中国的公平、公正、法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实质上主要是法治的完善,只有法治,才能实现公平。十八大报告刚刚出来的时候,我是挑选着看的,首先看到一个“坚定不移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看到这一条我就放心了。这证明我们的基本国策没有改变。我不希望国进民退,也不希望民进国退。国有企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民营企业的党代表,我希望打破垄断,加快市场化进程,期望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新一轮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进行调整,改革不断地深化就是让市场支配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大。开放更多的市场给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更大发展的空间。
  关于我会不会移民的问题,一个美国记者曾经向我提问过,他断言说,我总有一天会移民到美国去的。我回答他说:什么事都会发生,这件事情绝对不会发生。我一不会移民,二也不想当政治家,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我要生一千次的话也要生在中国,我要死一千次的话,也希望死在中国。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非常地自豪。我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公司工作了三年,现在在美国哈佛读书。至于他将来是不是回三一,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考虑他进来,但具体要由他自己决定,我现在暂时不能决定他的方向。我个人没有移民,我的儿子没有移民,我的妻子也没有移民,我的董事没有一个移民的。当然三一没有规定企业的员工不准移民,他们都是受我这种思想的感染。
  无论是美国的企业家,德国的企业家,还是中国的企业家,都会热爱他的民族,热爱他的祖国,积极地参与这个国家的政治活动。我参加国家的政治活动,热爱我们的伟大的国家,热爱我们的中华民族。经济全球化了,世界好像变的没有国界了,但是无论怎么变企业家是有国籍的。
  记者:我们知道今年三一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加上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压力,三一对此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最近有传言说三一要进入房地产项目,三一有什么具体的投资计划?
  梁稳根:三一并没有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受大环境的影响,三一今年的业绩比去年确实有一点下降,但是也不是大幅度下滑,这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调整一种正常的调整,我们上半年有70多亿的利税,我们现在还有很好的空间,非常健康。有人说三一要大举进入房地产,这是谣传,是别有用心。为什么?房地产在中国,现在大家的看法还不是太正面。三一作为一个民族品牌,在国人和在大家的眼中还是比较正面的,所以别有用心的竞争者,就造出这样那样的谣言:三一大举进入房地产,三一到处囤地等等。这都是别有用心的谣言。我澄清我们没有任何房地产的项目,但是也不能说我们完全没有房地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这里建一个工业园,就在这里面建几栋宿舍,这个是房地产吗?所以这完全是谣言。现在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我们希望房地产健康地发展。我们销售额利润40%到50%的增长,这些数据全都讲的是三一集团,而不是三一重工。我们在前五年已经增加了八亿的投资。我们收购了普茨迈斯特之后,我们的产品的品质日趋完善,跟美国水平、欧洲水平越来越接近,有的甚至已经更好了。所以我们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对于资本市场,对于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非常严格规避汇率风险的机制。
  记者:三一在国外投资战略具体有哪些国家?下一步还会不会到海外去收购?您是零开始到现在的中国第一,有人说您抓住了机会,今天还有同样的机会吗?
  梁稳根:三一花了5.25亿欧元在德国收购了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收购之后,发展非常好。去年普茨迈斯特的利润是600万欧元,今年的利润估计在四千万欧元以上。
  三一的国际销售额已经占到45%到50%,收购普茨迈斯特给予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们收购普茨迈斯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普茨迈斯特对三一的国际化进程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普茨迈斯特这个平台,一是把普茨迈斯特本身这个品牌做的更大,二是把它作为三一进入国际化的两条腿之一,另一条腿是我们的绿地投资,在德国我们做了一亿欧元的绿地投资。此外,我们在德国、巴西、美国、印尼都有很多投资。今后,我们还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加大对外的投资,我们还会加大收购的杠杆,不排除再到欧洲去收购。我认为,现在的欧债危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三一的发展不是靠一个机会,做企业要有良好的核心价值。诚信、守法是三一的基本价值观。三一有两个原则,第一,我们从来不通过任何的政府关系去获得额外的商业利益。这是我们的一条必须坚守的原则。第二,我们绝不通过违反法律和道德底线的做法去获得任何的发展机会。正因为我们坚持这几点,我们的发展一直非常健康。机会是始终存在的,有变化就有机会。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带来一个机会。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社会制度的变迁和进步等等,都是机会。三一很幸运,我们是恰逢其时,刚好遇到了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复兴这么一个大好机遇。
  十年之后,三一的目标是年销售额实现3000亿。
  机会永远存在,但现在是最好。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