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喷涂聚脲弹性涂料工程施工中的操作要点

2014-10-31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 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是国外近10a来继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等低污染涂装技术之后,
       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是国外近10a来继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等低污染涂装技术之后,为适应环保需求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很重要,为更好的指导施工,根据多年的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出以下的施工要点。。
 
  1操作要点
 
  1.1操作要点
 
  基层应清扫干净,去除表面的突出物,分格缝、油渍、灰皮、浮浆等。清理后的基层必须坚实、平整。若有蜂窝、嘛面、酥松、起皮应预先修补好,对于>1mm以上的干缩缝,也应预先处理平整,基层表面应打磨平光。
 
  1.2现场防护
 
  对施工区域内不施工部位及现场周围所涉及到的非喷涂区域要进行防护处理,用遮挡防护布进行遮挡。对工作区域所预留的埋件进行封套处理,对处于下风口部位,遮挡高度应不低于1.8m,以免喷涂施工时物料飞溅,污染墙面或污染其它成品。
 
  1.3喷涂底漆
 
  聚脲弹性体涂料在混凝土表面应用必须使用专用封闭底漆,其主要作用:
 
  1)封闭混凝土基层表面毛细孔中的空气和水分,避免聚脲涂层施工后出现鼓包和针孔现象。
 
  2)封闭底漆可以起到胶黏剂的作用(界面材料),提高聚脲涂层与混凝土基层的附着力,保证施工质量。封闭底漆的黏度较低以保证其渗透性,底漆一般为100℅固含量的环氧、聚脲酯和聚脲类涂料。底漆的涂布量视基层干燥成度而定,一般干燥的混凝土基层表面,底漆的涂布量为0.8~1.0kg/m2,机械喷涂和工人涂刷均可,喷涂或涂刷时应均匀涂布,无漏点或堆积。底漆涂布完成后应缓6~8h,使其干燥方可进行聚脲喷涂。
 
  1.4喷涂聚脲
 
  1.4.1施工时设备参数的确定
 
  GusmerH-20/35pro喷枪总压力:65kg/m2(650Pa)。温度:(主加热器和管道加热器)65℃。将料桶用电动搅拌器搅拌30min以上再进行喷涂施工。
 
  1.4.2设备的调试与检查
 
  主机及其附属设备接电进行调试,特别要注意调节主机和空压机的接电相位(正反转),调节完成还应进行检查。
 
  聚脲涂层厚度的设计与使用问题的探讨
 
  某化工企业一污水池底部的聚脲涂层,涂覆半年后几乎在瞬间发生大面积隆起,鼓泡高度超过500mm,甚至池内4根喷涂聚脲的混凝土立柱,亦被从底部隆起的聚脲反转包裹,以致不易剥离,而且四周池壁无任何鼓泡现象,实属罕见的异常现象。
 
  池底聚脲涂层大面积隆起的诱因是涂层被外力创伤,创伤面有直径达100mm左右的涂层缺失。在涂层缺失的创伤面下,混凝土基底被砸出一个坑,而创伤面周围的聚脲涂层,同时有几处被撕裂,大面积涂层被剥离混凝土基底而形成夹套。创伤面恰好正对高位进水管口,在高位水流冲击下,创伤面周边涂层进一步剥离,夹套不断扩大,情形处于失控状态。
 
  1.高收缩率的聚脲涂层破口后的扩展
 
  混凝土基材的特点:一是表面的不平整性,即使按GB50212-2002《建筑防腐规范》,平整度要求为2~4mm,混凝土表面客观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差;二是混凝土的多孔性和可渗性,通常混凝土表层砂浆的气孔率高达10%~25%,而且其多孔性和可渗性是高度不一致的。
 
  1.1基层相对不平整的影响
 
  聚脲涂层的收缩应力使基层低洼处的涂层脱黏,在涂层与基底间形成空隙,涂层愈厚该趋势愈大,并且空隙内为相对负压,使进入聚脲夹层内的水,以被抽吸的方式,快速地向四周扩散,形成分散于各处的大大小小的鼓泡。聚脲涂层收缩应力的大小与聚脲原料的固含量、原料的稳定性等有关。
 
  1.2混凝土的多孔性和可渗性的影响
 
  从创伤面进入的水,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类继生水源的水,向多孔和可渗的混凝土基层渗透、积累并扩散。如果是带酸性的污水,则将降低表层混凝土的碱性,使之更为疏松易渗。后果之一是直接损坏混凝土的封孔层,二是污水更容易向封孔层下的基层渗透扩散,并促使更大范围内的聚脲脱离混凝土基层。
 
  由于混凝土的多孔性和可渗性高度不一致,封孔层和基层损坏程度就不同,这是剥离聚脲涂层后,基层呈现明显不规则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人认为,聚脲涂层人为破口后的影响范围仅限于1m2左右,这显然是主观臆断,原因在于对混凝土基层的特性及其影响缺乏了解。
 
  2.聚脲涂层突发性大面积隆起的原因
 
  如前所述,水一旦从创伤面不断涌入夹层,夹层自身随之扩大的同时,更不断地以被抽吸的方式向周边扩散,形成鼓泡,又成为使水沿类似通道,继续向四周贯通、扩散的继生水源。
 
关键词: 的操作 要点 涂料 弹性
0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