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关于印发江苏淮安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2016-08-16    来源:
0
[ 导读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淮政办发〔2016〕1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淮安市城市黑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淮政办发〔2016〕11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淮安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15日

淮安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6〕44号)、《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淮政发〔2016〕95号)有关要求,切实改善城市水体环境,市政府决定,从2016年起在淮安市建成区(含县城)全面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现提出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群众期盼,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为核心,遵循地域水情特点和治水规律,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加强源头控制、水陆统筹、上下游联动、跨部门协作,突出重点,分阶段科学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实现城市“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系统治理。按照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科学编制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确定整治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做到方案科学、措施全面、目标可达。坚持全面系统整治,推动整治工作与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雨污分流以及污水处理提标、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

2.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根据本地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污染来源、水系特征等因素,认真研究分析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与变化特征,对照整治目标,合理确定整治措施,区分轻重缓急,优先整治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广的黑臭水体,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3.标本兼治,注重长效。加强污染源头的控制与治理,优先实施污水截流和雨污分流改造,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淤疏浚、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工作。落实定期巡查、保洁责任,强化水体水质监测,健全城市水体长效维护管理机制。坚持黑臭水体整治与良好水体维护并举,推进防污治理常态化,不断提高里运河、大运河、白马湖等城区河湖水质。

4.协作联动,社会参与。坚持政府统筹,属地负责,各级城乡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整治工作。建立完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三)工作目标

从2016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成区全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到2017年,全市建成区实现河(湖)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40%以上黑臭水体得到整治。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实现城市建成区水体无异味、水质有效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调查城市黑臭水体。各县区要按照“河(湖)长制”要求,建立城市建成区内水体台账,对水体(城市河道、公园景观湖泊、城市沟渠等)黑臭情况进行逐一检测排查。根据检测结果,对照“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划分黑臭等级,形成城市黑臭水体清单(包括水体名称、起始边界、类型、面积、长度、所在区域、黑臭级别、水质现状、污染原因、整治责任主体及具体责任人、达标期限等),全面摸清水体本底环境质量,绘制黑臭水体分布图,并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环保局、水利局汇总备案。

(二)科学编制整治计划。各县区要按照《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在排查的基础上,开展点源、面源、内源污染情况调查分析,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档案,编制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整治措施和实施周期。整治方案编制于2016年9月底前完成,经专家技术论证后报本级政府批准实施,并于2016年11月底前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备案。

(三)有序推进河道整治。各县区要加强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并注重发挥街道(乡、镇)的积极性。根据整治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对列入年度整治计划的黑臭水体,按水系或排水片区,由各县区主管部门统一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已列由市水利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整治的除外),制定详细的整治工程设计方案,明确具体工程项目,经专家论证并报批后组织施工。按照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求,建立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储备制度,及时向市住房城市建设局报送相关信息。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合理安排工期,优化施工组织方式,尽量减少对沿线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对跨行政区域的黑臭水体整治,要强化条块结合,整治方案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筹审核后,由各县区政府建立水质交接制度,明确各段的主体责任,共同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并定期开展水质监测,保证整治效果。

(四)切实加强黑臭水体内源治理。各县区要结合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清理城市水体沿岸积存垃圾,做好河岸、水体保洁和水生植物、沿岸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及时清除季节性落叶、水面漂浮物,严厉查处向河湖倾倒垃圾、污水的行为,解决因脏乱差导致的水环境恶化问题。要在摸清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的基础上,确定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利用生态清淤方式清理水体底泥污染物,妥善运输和处置底泥,严防二次污染。

(五)严格控制污水入河。各县区要把控源截污作为整治黑臭水体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性措施,坚持综合施策,同步开展点源、面源污染治理,彻底查明河道两侧污水排放口的位置、排放量,通过雨污分流或敷设截流管,大幅度减少污水入河。加强雨污水管网问题诊断,对雨污水错接、乱接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切实解决沿河(湖)污水管渗漏问题。严格实施排污许可和排水许可制度,整治非法排污行为,环保部门负责直接排入水体的排污单位的监管和执法,住建部门负责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排水单位的监管和执法。对于面源污染治理,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滞留池、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有效削减面源污染负荷。

(六)积极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各县区要结合实际,选择岸带修复、植被恢复、水体生态净化等生态修复技术,扩大恢复河道生态功能。严格管控城市河湖水域空间,保护和恢复河湖、湿地、沟渠、坑塘等水体自然形态,保持水体岸线自然化。对硬质驳岸或“三面光”硬化的非行洪排涝骨干河道,要有计划实施生态化改造,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要在充分考虑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合理种植水生植物,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水质提升,恢复、重建城市水体良性生态系统。加强城市河道沿岸绿化和滨水空间规划建设与城市公园绿地、生态廊道、绿道、慢行系统等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城市滨水空间。

(七)着力抓好水系沟通和活水循环。各级规划、水利、城管等部门要加强城市“蓝线”规划管控,新建城区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沟塘,严控侵占河道水体行为,保持城市现状水面不减少。加大对河道两岸违法建设的清理力度,创造条件恢复已覆盖的河道水体,打通“断头浜”,加强城市水系连通。合理利用再生水和清洁雨水作为补充水源,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

(八)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要强化“河(湖)长”责任,切实加强河湖水体管护,落实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要求,明确水体养护单位及其职责、绩效评估机制和养护经费来源;要创新水体养护机制,按照干管分离的原则,积极推进水体养护市场化改革,形成主管部门定期督查评估、养护单位具体作业的水体养护模式。各级卫生、城管、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对小餐饮、洗车场、理发店等排污、排水的执法管理,加大乱排乱倒、偷排偷倒行为的整治和处罚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环保局、水利局、农委、财政局、各县区政府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统筹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系统性,全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县区政府对辖区内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建立整治工作协调机制,明确牵头部门,细化职责分工,制定整治方案,落实政策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牵头组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统筹协调、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估;市环保局负责黑臭水体定级、整治指导,对违法排污、排污许可管理等督查指导,按照有关要求对黑臭水体进行监测监管;市水利局负责市管河道的整治,并加强对各地河道清淤、调水引流、水源监测等工作的协调督导;市农委负责各地黑臭水体附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指导服务。

(三)强化工作支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设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技术顾问组,加强对各县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各县区要组建专家技术支持团队,对整治方案和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技术论证把关,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时总结经验,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水平。各地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和投入力度,落实整治长效养护和水质长效保持经费,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后期养护。“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根据整治年度工作量、水质监测达标情况、上年度考核结果等因素,对整治工作成效好的县区给予奖补。

(四)严格督查评估。各县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底前将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通过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按时上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区要制定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验收标准,及时组织验收;建立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制度,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已完成整治的水体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在整治验收前报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环保局,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市政府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市有关部门对已完成整治的水体水质进行抽查,评估整治效果,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县区(部门或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或约谈问责。

(五)引导公众参与。各县区要重视公众参与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中的作用,尤其要把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为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及时公布整治计划、达标期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要大力宣传工作成效,公开曝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对公众举报予以及时回应。可采取公众调查问卷等形式,对黑臭水体影响范围内的社区居民、商户等,进行水体整治前后的效果调查,调查结果作为整治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黑臭水 整治行动 方案
0
 
[ 政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