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辛国斌:鼓励企业研发新型充电和
破解发展困境 让生物质热电“由冷变热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书写胜利
中国的能源结构正持续演变 2040年煤炭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能源安全、
国家能源局:积极推广空气源热
治霾末端减排仍可挖潜 机动车
谈及中国光伏产业的起伏变迁,施正荣和无锡尚德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一笔。和许多中国“第七代”留学生一样,“60后”施正荣赶上了“公派出国”和“下海创业”的浪潮。师从国际太阳能权威,响应号召回国创业。从技术空白到带领行业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他只用了五年。然而,2011年的一场泡沫让中国光伏产业一度“哀鸿遍野”。
未来国内碳市场发展前景如何?怎么理解碳交易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兼该院碳中和应用中心主要负责专家吴宏杰。
凝智聚力推进福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福建省政协召开“深化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题协商会
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难度有多大?主要思路和技术路径是什么?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又有哪些助益?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洪波。
对冬季天然气供应 安全问题要保持定力 ——访北京燃气研究院副院长白俊
作为加快建设零碳工厂的最新案例, “园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大连冰山冷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抓紧推进。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完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部署各地完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推动电解铝行业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就《通知》内容,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绿色生态建设将是我国未来三十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展开的各项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是需要一个更加清晰化、透明化的、起总领作用的总量指标体系。
助力双碳绿色发展 风电大有可为
在“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期间,《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了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伟阳。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全球气候,是为了人类的共同未来。
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学解读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经济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
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火电转型 助力“3060”目标实现———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 “3060”目标下,火电行业将面临深刻变革。
在没有任何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比特币区块链的年能耗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296.59太瓦时,产生1.305亿公吨碳排放,将超过捷克和卡塔尔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地下空间开发对碳达峰、碳中和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谈起应对气候变化,84岁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依旧声如洪钟,激情澎湃。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明确各地方和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鼓励部门制定达峰专项行动方案,压实地方、部门和行业责任。同时,将达峰有关工作进展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加强考核监督评估,及时调整强化政策措施。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我国能源转型驶入“快车道”。风电、光伏发电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的同时,对能源系统整体效能的提升也提出新的要求。
2023-02-17
2022-09-06
2022-07-20
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