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土地整治后土壤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

   2016-03-07 |1850
核心提示:1.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当土壤酸碱度(pH值)小于5.5时,每亩应施用100~150公斤的生石灰以调节酸碱度,使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提高对养

1.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当土壤酸碱度(pH值)小于5.5时,每亩应施用100~150公斤的生石灰以调节酸碱度,使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提高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2.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

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5%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秸秆还田300~500公斤,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早生快发,而且有利于养分的归还与平衡。

3.实施水旱轮作,平衡土壤养分

通过水旱轮作,土壤导水性增强、质地降低,有利于土壤的通气透水,平衡土壤养分。

4.客土改良,增强耕性

土地整治后,加入砂质土、腐殖土或塘泥土,可以有效地增强土壤耕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5.种植绿肥,提高肥力

绿肥根系发达,可穿透较紧实的中下层土壤,起到增加耕层、疏松土壤的作用。而且绿肥的生长量大,植株碳氮比(C/N)高,翻耕后可提升土壤碳氮比,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