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挖掘售电业务真正内涵 看售电公司如何挣大钱

2016-03-16    来源:南度度
0
[ 导读 ]: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从关注设立售电公司和申请售电牌照这两个形而上的话题,转向实质性的关注售电业务的真正内涵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会问:

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从关注设立售电公司和申请售电牌照这两个形而上的话题,转向实质性的关注售电业务的真正内涵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会问:售电公司何以挣钱?其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可以马上回答:售电公司按照现有的业态竞争肯定很难仅从买电卖电来赚钱,售电业务真正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从技术上来讲只有一个:衍生服务。

而作为衍生服务的基石,智能电表的功能及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外国还有着许多有趣又有噱头的区别。

2亿块电表的安装量,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始铺设智能电表的时候,部分外国人民已经吐槽了智能电表一段时间了:

“智能电表?貌似一点也不智能嘛”

英国议员:“与其让智能电表运作在傻瓜模式,还不如延迟铺设”

比起媒体和政界,学术界显得委婉得多:

“……上亿的美元正用于安装智能电表,然而没有深思熟虑地考虑用户的因素,其节能和经济效益上的潜能将难以完全发挥出来。”--来自EnergyPolicy52(2013)213–234

当初各国政府在评估智能电表的时候多数都乐观估计有至少10%的效率提高。可如今电表换了,上亿的钞票花出去了,多数国家却只达到了个位数(基本在2%)的节能效果,被人广为诟病。确实,目前智能电表在技术发展、经济引导、还是社会接受上,都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具体可以总结如下:

接下来我们一一细说:

PARTI技术:智能电表,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武林高手?

反馈不足:你能感受到4G流量的逝去,可电量呢?

电费和话费的关键区别在于,话费的支出明细完整,实时反馈很强,(你知道钱花在了流量上还是通话上,你还能发现今天不小心跑了50兆流量,心痛的感觉油然而生)。而电费就不一样了,传统情况下,几个月后收到个总账单吃哑巴亏是常有的事,而且当前大多数人可能知道家里哪个电器功率高,但不知道哪个总耗电量更高,或待机功率很高。

当然,智能电表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虽然一是交互式体验有待提高,比如有的数据只能在电脑上看,一小时甚至一天才更新一次。二是数据智慧不足,基本就一条当日用电曲线就完事。不过事物总是在发展,随着电力大数据的来临,行为解析,客户分类,需求预测,套餐设计和个性化定制,都将蕴含无穷潜力。

物联缺位:智能电表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是智能家居,通过短程网络与家用电器互通有无,达到智能监测和开关的效果。但如今很多电表是智能了,比如支持Zigbee等家庭短程通讯协议,可“物”还是老样子,市场上能找到的智能家电如PhilipsHue灯泡的价格是同品牌同功率LED的4-10倍,堪称奢侈。这使得智能电表空有一身武功,却没有一件称手的兵器,可谓尴尬。

电表“失联”:目前部分智能电表的数据是通过无线传输被统一收集并传递回供电局的,但安装位置的不妥当将会导致电表接受不到信号,无法和供电局进行数据交换,也就是所谓的智能电表变成了“傻瓜电表”。

以外,英国电报去年曾报道,150万智能电表在用户切换售电公司之后将会无法工作,这种变相绑定用户的行为,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在技术上加以解决。

PARTII经济:提高效率的宏图伟略,效果却不尽人意?

为什么电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有人说这是因为居民电价太低,价格激励不够,可我并不认同。想想看,人们对话费的态度显然比用电抠门得多,可是如果三口之家一月交300元电费,都能买多少个话费套餐了。那么,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

搭便车习惯:如果交电费的和用电的不是同一个人,电表再智能也很难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价格激励。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部分的出租屋是房东交电费,我住的多人学生宿舍不需要交电费,在公共场所(学校、单位)活动时也不需要自己交电费。我们在不同的能源“便车”中穿行了几十年,大多数时候没法区分“你的电”和“我的电”,浪费现象难以追究,要改变这种长期养成的惰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回弹效应:从需求弹性上来说,电费降低会导致更高的消费量,比如错峰用电时在低电价用比以前更多的电;从心理学上,人们往往有一个心理账户和预算,即使真的靠错峰用电省了电费,一高兴又会把这个“意外之财”花掉,作为给自己的奖励。回弹效应在电动车政策中也很常见,比如电动车环保便宜,结果开的里程比以前更多,使减排效果不如预期。

价值错位:我们究竟是要省电,省钱,还是提高用电效率?智能电表如何照顾每个利益相关者的算盘?国家希望提高效率、保护环境、不以GDP为代价;供电局希望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又怕用户太省电而断了自己的财路;用户既希望省钱,也想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就如同美国傲视全球的人均耗油量,在能源不平等的大环境下,真正需要节能的人,往往是钱多到根本不在意电费的人,那智能电表应该如何找到这些人的痛点,改变这些“用电大户”的行为?这也有待探索。

PARTIII社会:智能电表,安全感的给予还是剥夺?

数据安全:电表的数字化将会引来新型“偷电”行为,其可怕之处不仅是经济损失,而是虚假的用电信息会误导电网在预测需求和维持电网稳定时决策失误。此外,由于供电局可以远程控制智能电表使家庭断电,而智能电表又有能力控制家电,一旦被黑客攻击,其后果可想而知。

个人隐私:当传统的一月一抄表到智能化“精确到毫秒”的用电曲线,供电局将有能力知道你是否在家,在家里做什么。正如笔者现在正在研究的NILM技术,根据总用电曲线,在不单独测量每个电器的情况下,分解出用户在哪个时间段用了哪些电器。这样一来,用户的隐私又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也是许多社会团体反对智能电表的一大原因。但转念一想,隐私永远与信息化并行,比起手机的隐私问题,智能电表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谈“辐”色变:还有一些外国的反对团体拿智能电表的射频大做文章,认为智能电表的射频强度高,有害人体健康。

图:有公司推出了专用于电表的辐射防护罩

那事实是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呢?其实典型智能电表由于使用无线传输,信号发射频率和手机,wifi类似,通常在902-928MHz,发射功率通常在1~2W左右,但由于功率波沿着球面扩散,所以单位面积的功率会衰减得很快,如果把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射频强度就会变成原来的1/4。通常智能电表安装在屋外,距离通常在5米以上,对住户的影响相当于一个1米远的路由器。这样的射频强度还没有发现对人体有危害,和通话时的手机相比更是小得多,所以无需过于担心。而民众的担忧也恰巧说明了科技的推广也需要教育普及,才能防止以讹传讹。

图:不同电器的射频强度(功率/单位面积)比较,从左往右依次为,手机(耳旁),微波炉,电表3英尺远,电表10英尺远,wifi路由器3英尺远,收音机/电视。来源:Californiacouncilofscienceandtechnology

虽然智能电表前路漫漫,但我们不应当否认,智能电表确实给传统的电网带来了变革。对于上述的问题,吐槽归吐槽,面对挑战,解决问题方是正道。正如当初法拉第的“新生婴儿”——交流电一样,智能电表和能源互联网领域也是嗷嗷待哺的新兴领域,期待着有志之士持之以恒的哺育和发展。而在互联网应用非常丰富和非常看重用户体验的中国,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随着售电公司的不断涌现,智能电表作为用电数据的发生终端,也是配售电公司的交界点,其反映的负荷特性和用户类型理应受到售电公司的更多关注,从而在价格制定和套餐设计上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热议人工智能的当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智能电表的“智能”背后,其实是无数专业人士的经验和经年久远的人才积累,不久的将来,假使能源互联网发展到极致,智能电表应用的最高级数很可能是结合了区块链技术的动态电价流以加速智能终端的能效最大化。

美好的未来,崭新的历史,等着那些最懂得创新的售电公司来为我们开启。

作者介绍:

张惠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能源在读硕士,清华大学本科,目前研究智能电表NILM技术,希望能努力把能源互联网弄清楚并发展为一门完整学科,始终关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扶贫。

廖宇,南度度特邀专栏作者,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德国柏林电网公司新能源项目主管,曾工作于苏州供电局、西门子智能电网部项目管理中心。

 
关键词: 售电业务 售电挣大钱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