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江苏淮上特高压工程生产准备工作纪实

   2016-04-07 国家电网报 2930
核心提示:4月3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运。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健全组织机构、实施精益管理、深化技术应用,从

4月3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运。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健全组织机构、实施精益管理、深化技术应用,从队伍、管理、设备方面三管齐下,统筹组织、精心安排,扎实开展特高压生产准备工作,确保特高压工程顺利投产并安全稳定运行。

“各就各位,预备,起飞!”3月31日上午,在特高压东吴站现场,1架搭载着高清摄像机和红外测温仪的六旋翼无人机快速升空,开始最后一次无人机巡检测试。

队伍精英化

淮上特高压工程自2014年4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开始,国网江苏电力特高压生产准备工作便全面展开。该公司成立了特高压生产准备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生产准备工作,检查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国网江苏电力还确定了特高压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案,在省公司运维检修部和调控中心增设特高压处室和调度专职,并明确特高压变电站运检业务由检修公司特高压运检中心统一管理。

“交流特高压对江苏电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每个人都是新兵,而我们站又有一大半是工作不满2年的年轻人。只有不断增强与外界的沟通,吸取前人的经验、知识,把控好每个细小环节,才能把所有人磨炼成雄鹰。”江苏电力检修公司南京运维分部副经理、特高压南京站生产准备工作小组组长田涛说。

在江苏电力检修公司特高压生产准备人员中,2014年新进的员工就有52名。这支特高压运维主力军身上的特点非常鲜明——学历高、活力强,但缺少变电站运维经验。

为此,2014年以来,国网江苏电力针对特高压生产准备人员起点、经验、培训目标不同等情况,分别为新进人员、生产骨干和管理人员量身定做“雏鹰计划”“磐石计划”和“精英计划”3项培训,结合各类人员特点,落实差异化培训,探索出条精细、高效的特高压人才成长之路。历经近1年高强度培训,63名特高压运维人员正式进入特高压站,开展验收工作。

管理精益化

“我们从设备管理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入手,不断加强管理。”国网江苏电力运检部特高压处处长邓洁清介绍,该公司通过全过程参加设计联络、全过程介入设备制造、全过程跟踪设备安装调试,将质量管控全面渗透特高压生产准备各个环节,严格管控设备安装质量。

“泰州站二次设计图纸出台后,我们发动全员‘找茬纠错’。几千页的图纸,每一张都仔细看、反复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江苏电力检修公司扬州分部设备跟踪人员张郭晶介绍说。特高压生产准备组严格执行工作报告制度,定期整理反馈图纸中的疑点。

“细致的工作成效明显。”邓洁清说,设备监造和跟踪过程中共发现问题214项,整改闭环162项,全面提升了设备制造和安装质量,为全站验收及投运后的运维检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特高压交流电网运维在江苏尚属首次,各项技术与管理标准都亟需制定与完善。“面对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我们更需要先进的管理标准与之适应。”邓洁清和特高压运维队伍深知责任重大,“我们以现行规章制度为基础,综合兄弟单位调研成果和江苏的特点,创新落实‘一图一表’法,大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进程。”

一图即绘制《特高压标准体系框架图》。国网江苏电力梳理各层级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共109份,结合3座特高压变电站实际情况,新增各类管理规定,一、二次设备作业指导书40份,同时修订补充原先的倒闸操作、录音管理等6部分制度,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总体协调”的目标,构成统一完善的体系框架,并将其绘制成特高压标准体系框架图。一表指的是制定《标准编写计划表》。该公司从规章制度、技术标准两个维度,梳理变电运维、变电检修、工程验收等相关专业的待编写标准,明确编写时间及要求,确定责任单位,并不定期督察标准体系修编情况。

“有了‘一图一表’这两本宝典,特高压制度标准体系制定工作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大大提高了制度标准编制的精细度。”邓洁清说。

设备智能化

4月1日,东吴站运维班王华正比对站内六氟化硫在线监测数据,“我们借助在线监测技术,并结合人工检测,能发现微小的漏气量,以此准确及时辨识和评估设备内部绝缘异常。”

深化应用设备在线监测技术是国网江苏电力在特高压运维管理中,全面加强智能技术应用的举措之一。“实现设备智能化,可以及时准确获取设备状态信息,减少设备现场运维与检测工作量,提升特高压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邓洁清说。

特高压站还投入应用了智能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开展全天候可见光巡视和红外测温普测,实现了对全站避雷器泄漏电流表、主变高抗的油位油温抄录全覆盖。目前,盱眙、泰州、东吴3站各配置两台巡检机器人。

国网江苏电力还将变电站监控数据、在线监测数据、智能机器人巡检数据以及视频监控数据进行融合,采用3D激光建模技术,以设备为单位开展全景数据分析和智能告警,并建立多层级区域智能报警机制,采用GPS精确定位技术标记、跟踪现场各类人员,实现现场、后台、远端三级报警功能。

该公司还在特高压站应用智能锁具系统,智能钥匙经后台授权许可后,方可打开授权范围内的锁具,实现对站内各保护室、汇控柜、端子箱、机构箱、屏柜、爬梯等设备的有效管控。盱眙、泰州两站共计安装智能锁具3400把。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