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实践】山西聚焦“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2016-04-12 山西经济网 2080
核心提示: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煤矸石、粉煤灰、煤渣等。工业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煤矸石、粉煤灰、煤渣等。工业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相当困难。如今只是有限的几种工业废物得到利用,如美国、瑞典等国利用了钢铁渣,日本、丹麦等国利用了粉煤灰和煤渣,其他工业废物仍以消极堆存为主。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大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大量能源原材料的同时,受经济体制、开发机制、资金投入、战略导向、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诸多困难,尤其是长期的高强度、群体化的煤炭开采,产生并囤积了大量的工业固废。其中仅煤矸石总堆积量就超过10亿吨,每年还新增煤矸石5000万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年,山西省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尤其是化工产业路径,在固废综合利用中挑起了大梁,越来越显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本期深度观察聚焦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对山西省2016年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行动计划进行解读。

让工业固废变成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

发电厂排放的工业废渣粉煤灰,到了平定县东启建材公司就变成了企业最值钱的建筑“宝贝”。这个企业一年“吃”粉煤灰1.2万多吨,生产出的新型墙体材料系列产品,既达到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又具有防火、隔热、隔音、防潮等特点,年销售收入2500万元,年实现利润900万元,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

这只是山西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一个镜头。目前,山西省正在打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随着资源化战略的逐步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正在变成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

“2016年,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要达到66%,综合利用量要达到1.25亿吨,其中煤矸石8000万吨、粉煤灰2500万吨、冶炼渣1600万吨、其他400万吨;推进75个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力争有50%的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70%的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推进国家级朔州区域工业绿色发展试点、国家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2个试点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省经信委资源处相关人士表示。

绿色发展 试点先行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工业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今年,山西省在推进以清洁生产和废弃资源再利用为核心的工业绿色发展基础上,要重点抓好国家级朔州区域工业绿色发展试点工作,力争在结构调整、清洁生产和发展绿色产业上有新突破,以工业绿色发展为突破口促进转型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要着力深化改革,在政策机制上有新突破,强化政策引导、标准约束和市场推动,探索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模式和途径;要调整政府性资金投入方向,统筹省、市政府资金,集中支持社会和环境效益好的绿色产业项目和清洁生产提标改造项目;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新建项目原则上要全部入园,要对一批污染重、资源消耗大,在水源保护地、流域内和靠近居民区的企业和项目实施搬迁改造,推进项目和企业向园区集中集聚;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环境集中治理、公共服务平台、科研开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政府性投入,优化投资环境,构建产业共存生态园区;要构建以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控指标统计考核体系,进一步细化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等指标,把各项指标作为约束性目标分解落实到一县一园一企。

对此,省经信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在配套政策上支持朔州市先行先试,在资源配置上予以朔州市优先配置,在产业扶持基金、环保基金等省级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在重大绿色产业项目选址上优先落户朔州市。

同时,继续推进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园区要建成以粉煤灰综合利用为主的产业集聚区,朔州市怀仁县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要建成以煤矸石综合利用生产陶瓷为主的产业集聚区,朔州市平鲁区东露天工业园区、朔州市平鲁区北坪工业园区要建成以煤矸石、粉煤灰、废旧橡胶等多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主的产业集聚区。要发展粉煤灰制建材高端替代品、煤矸石陶瓷材料、脱硫石膏制品等产业产品,延伸煤炭、电力产业链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废橡胶、废矿物油、废旧机械加工制造等工业固废的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在产业集聚区实行污染物统一收集和处置。

重点项目 示范引导

山西国峰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蒸压粉煤灰加气砌块、1.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30万吨磨细粉煤灰生产线项目,年可利用粉煤灰40.86万吨,炉渣37.73万吨;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4500吨/日高掺加量粉煤灰熟料水泥生产线及配套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项目,年可利用粉煤灰65万吨、脱硫石膏14万吨;山西恒瑞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8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项目,年可利用电石、镁渣、粉煤灰、炉渣100余万吨……2016年,山西省要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推进发展战略,重点推进55个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05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消纳粉煤灰500万吨、煤矸石800万吨、脱硫石膏80万吨,节水3100万吨,利用瓦斯气0.7亿立方米,废旧橡胶3万吨,冶炼渣、废石等其他废渣200万吨等。

省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要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水平,力争使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在利用量和利用产品附加值上有进一步提高。推广应用再制造、城市矿产(再生资源)、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与装备;会同发改部门,开展“城市矿产”治理,推进废轮胎、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再生利用;会同环保部门,推广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回用。

重点企业 提质增效

“2016年,要通过落实固废生产延伸责任、政策支持、规划引导、项目推进等途径,重点推进太钢、同煤、阳煤、中条山有色等大型企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重点培育平朔煤矸石电厂、朔州润臻公司、中煤平朔正嘉橡胶、介休安晟公司、大同富乔垃圾发电等综合利用企业壮大产业规模。”《2016年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行动计划》提出了这一目标。

山西省将推进综合利用企业加大市场调研,围绕突破运距,提高档次,拓展运用范围,开发高端替代品,开发提质换代产品。同时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省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面对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面对综合利用产品运距难以突破的困境,要进一步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引领战略,加大产学研用结合,推进北大、清华、北科、北方交大、中国矿大、西安建筑科技、太原理工、中北等高校的深度合作,支持高校在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加大固废资源基础研究,支持山西省综合利用企业选派科研人员到高校进修研习,支持高校综合利用科研成果在山西省组织中试,支持高校科研成果在山西省综合利用企业技术或专利入股,快速提高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积极开拓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市场。要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房地产、建筑市场下滑的形势,采取有力措施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开辟新市场、扩大现有市场。要借鉴推广《太原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中“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所有建筑工程应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粘土砖”的规定,扩大新型建材使用范围。要协同建设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型建材生产使用标准,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建材新产品生产使用标准的制定,为新型建材新产品的使用培育市场。积极开展新型墙材新产品推广宣传和资源综合利用招商引资活动,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把产品卖出去,把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引进来,要在即有资金项目招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区域招商、专业招商、定向招商、固废资源招商等招商活动,发挥各方力量参与山西省的工业固废利用。

此外,要加大“限粘、禁实”工作力度,为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腾出发展市场和空间。鼓励产出固废大型工业企业重组资源综合利用中小企业,发挥大企业资金、人才、管理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入股控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发展混合股权结构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壮大综合利用产业规模。

积极开拓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市场。要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房地产、建筑市场下滑的形势,采取有力措施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开辟新市场、扩大现有市场。要借鉴推广《太原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中“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所有建筑工程应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粘土砖”的规定,扩大新型建材使用范围。要协同建设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型建材生产使用标准,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建材新产品生产使用标准的制定,为新型建材新产品的使用培育市场。积极开展新型墙材新产品推广宣传和资源综合利用招商引资活动,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把产品卖出去,把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引进来,要在即有资金项目招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区域招商、专业招商、定向招商、固废资源招商等招商活动,发挥各方力量参与山西省的工业固废利用。

此外,要加大“限粘、禁实”工作力度,为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腾出发展市场和空间。鼓励产出固废大型工业企业重组资源综合利用中小企业,发挥大企业资金、人才、管理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入股控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发展混合股权结构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壮大综合利用产业规模。

清洁生产 技术为王

今年,山西省要大力推进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推行《国家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加快废物最少化技术在焦化、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的推广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技术包括:电力、冶金行业重点推广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低氮燃烧改造、脱硫脱硝除尘系统升级改造、高炉富氧喷煤改造、钢铁烧结机烟气活性炭吸附法复合污染物协同处置、有色行业烟气电凝并-电袋一体化除尘等清洁生产技术;焦化行业加快推进干熄焦、煤调湿、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等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的推广;煤化工行业进一步加大脱硫脱硝系统升级改造、高效催化氧化废水预处理、有机废气吸附回收、低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臭氧催化氧化等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聚氯乙烯生产汞替代工艺改造。

2016年,全省要重点抓好20个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项目总投资24亿元,项目投运后,预计可年减排二氧化硫2万吨、粉尘3000吨、氮氧化物1万吨、其他污染物2000吨。

同时,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配合环保部门筛选和公布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完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强制性审核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指导,研究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制度。

粉煤灰的华丽变身

粉煤灰,是指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业内人士称,通常每消耗4吨煤,就会产生1吨粉煤灰。

山西省火电装机容量已突破7000MW,年排放粉煤灰达到6000多万吨。如此大规模的排放量,如不能被妥善治理,将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巨大威胁。

当前山西省火电厂的粉煤灰处理方法,大多采用买沟或征地,通过运输、水冲灰方式倾倒,回填覆土。全省每年倾倒粉煤灰的运行成本都要几亿元。

作为燃煤电厂的必然产物,粉煤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已成为山西省电力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走进朔州润臻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机器轰鸣的厂房里,工人正在流水线上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灰色的粉末”徐徐地进入机器当中,经过压制、平整、打磨、上色等几个工序的加工,环保、结实、耐用的新型地板诞生了。

润臻的实践表明,从电厂的工业固体废物到建筑基本材料,从一无是处到重获新生,技术的进步让传统的工业固废粉煤灰焕发出勃勃生机。粉煤灰正在逐步走出一条变废为宝的综合利用之路。

粉煤灰综合利用,是指从粉煤灰中进行物质提取的加工利用过程,并以粉煤灰为原料生产建材产品、化工产品、复合材料等各类型产品。当前,山西国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领域主要涉及建筑材料、道路工程、填充材料、农业应用,产品主要包括以粉煤灰为原料所生产的水泥、砖、混凝土、陶粒以及无机耐火纤维材料等。粉煤灰开始逐渐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引人注目的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兴利除害的新兴建材原料和化工产品的原料。

据介绍,粉煤灰综合利用属于国家鼓励类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税收、审批、资金等方面都出台了明确的政策予以支持。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山西省对于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可申请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同时享受相关税收减免政策的支持。

朔州市走在了世界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的最前沿,形成了三条明确的粉煤灰综合治理技术路径:一是高端技术,主要有提取白炭黑和制造陶瓷纤维技术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二是中端技术,主要有制造地板及各种装饰材料技术,这些技术属于国内首创,而且基本成熟,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三是实用技术,主要有制造蒸压砖和砌块、制造保温板和隔墙板等技术。通过这三条路径,基本可实现对粉煤灰的全资源化利用。

“天无弃物,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朔州市润臻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如义说,“通过对废弃粉煤灰的加工,我们造就出高环保、多特性的碳金材料,开发了碳金地板、套装门等高档家居产品。”

随着粉煤灰的华丽变身,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了。

煤矸石:综合利用大有“钱”景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废物,约占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四分之一。山西省的煤矸石总堆积量就超过10亿吨,每年还新增煤矸石5000万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废”为宝,节能节地,增加产值,煤矸石综合利用大有“钱”景。

黑乎乎的煤矸石,煤矿工人的绊脚石,转手到陶瓷厂成了抢手货。走进怀仁县尊屹陶瓷有限公司的试验车间,看到黑色煤矸石经过一系列国内最先进的陶瓷加工工艺之后,可以烧制成精美的白色陶瓷,这比直接销售煤矸石可以提高将近百分之三十的经济效益。

“煤矸石通过化工的路径还可以生产多功能催化剂、缓释剂、干燥剂、氯化铝、硫酸铝、白炭黑等产品及稀有元素的提取,可以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市场看好,前景不错。”运城市奥新纳米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双虎表示,30多年来,该公司一直致力于煤矸石制备4A沸石的试验研究。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利用化学法生产出高品质的LN-4A沸石、化妆品级沸石以及铝系列和硅系列产品,并通过纳米化和改性技术手段使其还可应用于建材高档涂料、化妆品、橡胶、塑料、生化等多项技术,有着高额的回报。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