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中国发展海上风电还需迈过几道坎?

2016-04-24    来源:科技日报社
0
[ 导读 ]:4月22日,时值第47个世界地球日,在京召开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上,作为风电人的杨本新和同行们不仅对气候

4月22日,时值“第47个世界地球日”,在京召开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上,作为风电人的杨本新和同行们不仅对气候、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有着更深的感悟,也都期待着海上风电能快速迈槛起飞,迎来春天。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鼓励海上风电发展,这是国家积极应对巨大资源和环境压力、深化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意味着海上风电正处于‘项目示范’向‘快速开发’的转折期。”作为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船重工总经理助理,杨本新介绍,尽管“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行业整体上实现高速发展,并网装机规模达到1.29亿千瓦。然而,海上风电领域却由于自然环境、技术、质量、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发展依然缓慢。那么,发展海上风电,究竟还需迈过几道坎?

降低成本,技术和资金“一个都不能少”

海上风能可谓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但与陆上风电相比,居高不下的成本却是发展海上风电必须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海上风电成本是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的两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论坛的发言中指出,比较二者的项目成本构成可以发现,风机占到陆上风电成本的60%—80%,而海上风电的成本中风机占比则不到一半,研发、批复、许可、咨询等其他成本甚至都有高达30%左右的占比。

相关资料显示,海上风电风速高,发电量比陆上风电多50%,这可以部分抵消其较高的投资成本。然而,为追求更好的风资源,海上风电场的选址离岸越来越远,水越来越深,也就相应带来了地基、并网和安装等一系列成本的攀升。

如何化解海上风电的“成本危机”?

秦海岩指出,海上风电代表着风电技术领域的前沿和制高点,加强技术创新,正是降低风力发电成本的重要驱动力。比如可靠性和产量更高的大型机组的设计和应用,更合理的风场布局设计以及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等,都为海上风电的降本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同时,行业内成熟供应链的形成,产业上下游的通力合作,以及创新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融资方式等,对于破解成本难题也都十分必要。

培育市场,呼唤海上风电“大合唱”

“目前,海上风电的上网电价偏低,只有0.85元;同时海上风电项目的风险大,成本高,这是很多开发商迟迟不愿出手的原因,”杨本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正是由于这些风险和成本带来的不确定性,“开发商又会把风电设备的采购价钱压的很低”,反过来对风电设备的生产商形成压力。

“从欧美地区这一产业发展的经验看,政府应当有责任来帮助市场的成熟。”杨本新建议,应当集中资金,扶持几家行业内技术成熟度高的生产厂商,进行集中示范,尽快培育完善产业市场。

“当前,海上风电领域大多还是靠企业领域的投入,动辄几个亿的投入常常让企业不堪重负,政府应当从政策配套上多多支持;另一个方面,海上风电风险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后常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结果,所以发展海上风电要做好技术、市场、运维等方面的准备,要稳中求快,不能单单追求速度。”对于海上风电市场发展和培育,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兴佳如是建议。

在杨本新看来,未来,以开放的心态打破部门和板块圈子的界限,实现“大联动、大开发、大协作”,在全产业链上的互动,形成风电“开发商、制造商、服务商”的利益共同体,逐步建立合作共享的长效机制,才能共同协作完成海上风电的“大合唱”。

 
关键词: 海上 发展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