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智能电网全球走红 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2016-05-11    来源:工业电气网
0
[ 导读 ]: 日本核事故导致了人们对核安全的关注,瑞士和德国纷纷宣布未来将关闭所有核电站,其他国家也纷纷想法使用新能源,智能电网成为了他们的选
     日本核事故导致了人们对核安全的关注,瑞士和德国纷纷宣布未来将关闭所有核电站,其他国家也纷纷想法使用新能源,智能电网成为了他们的选择之一。

鉴于对能源领域的革命性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智能电网在全球走红已不成问题。然而,从目前来看,智能电网的许多环节基本处于构想阶段,某些关键性技术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单就美国而言,实现智能电网的普及至少需要10到20年时间,其他国家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智能电网普及面临的难题如下:

投资方式问题。智能电网既牵涉到原有电路网络的改造与升级,又必须对新的设备进行投入,是一项耗资巨大、耗时长久的工程。鉴于所需要资本的庞大和回报周期漫长,完全由企业投资的可能性不大,而由政府单方面投入也会受到财政资金的制约,甚至会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因此,即使在美国,不同的城市也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有的由政府完全投入,有的部分引进民间资本。不过,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智能电网所需要的巨大资本将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智能电网的“全球化”也可能因为资金的约束而止步。

商业模式问题。即使投资问题解决了,智能电网建成后采取怎样的商业运营模式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在美国,80%的智能电网准备由私人部门拥有并运营,而博尔德市的电力供应从发电、输电到零售的企业都是市政府所有的。至于其他国家是采取政府所有统一运营还是主要由企业管理运营、抑或是政府与企业联手运营,既要取决于前期投资方式,又要具体分析市场环境状况。在没有统一的商业运营模式前提下,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示范项目和工程寻找可行的操作模式。

统一标准问题。智能电网具有全球化特征,因此其应该拥有一套国际化的标准。但是,目前不同的国家对于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存在诸多分歧,而且智能电网涉及许多电气产品和技术、供应商的利益,不同产品供应商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选用某种产品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走势。基于此,美国“智能电网联盟”目前正与联合国15家机构和国际标准组织(ISO)进行合作,致力于制定一套智能电网的标准和互通原则,同时,中国与美国也在积极联合制定一项国际化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

关键技术问题。无论电网技术还是基础材料技术环节,目前还不能完全说都能达到智能电网的要求,甚至有些技术的安全性还有待论证。与美国采用高温超导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支撑不同,中国采用的特高压输电尽管可以减少输电过程中的损失,还能降低导线成本,但由于电压等级高,电流大,这种电网极易受到强恶劣气候的影响。据美国宇航局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如果1859年曾经袭击地球的太阳风暴重演,将有可能对现代高压输电系统造成严重冲击,大多数变电站很可能会熔化,整个电力供应恢复的时间可能长达4—10年。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