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聚焦集成应用 思辨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

   2016-05-12 蜂迷世界2080
核心提示:智能制造就是智慧服务现在大家都说我们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但我认为,要成为制造强国,首先要改变的是对制造的认知。 制造不是目的,

智能制造就是智慧服务

现在大家都说我们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但我认为,要成为制造强国,首先要改变的是对制造的认知。 制造不是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因为要满足需求,所以制造就是一种服务,因此要不断创新,满足人类不断衍生出来的新需求,这就需要智能制造以及智慧服务。

2011年在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而中国也提出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我们知道德国是制造业的强国,中国是制造业的大国。这意味着我们的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但德国已经完成了工业3.0,而中国工业化发展历史不长,大部分还没有自动化和数字化,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所以中国发展工业,要工业2.0、3.0和4.0齐头并进。 这是基础的不同,但相同的一点是,两个战略都是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着眼于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支持的智能化生产。

从以人为主的制造到数字化驱动制造,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对机床工具行业而言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我认为,机器人将会在工业4.0里面担任很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人机协同时代的来临,每万名员工有百台机器人会很普遍。

机器人要发展,需要面对三个挑战,首当其冲就是机器人如何跟控制器连接。一度机器人控制器技术都掌握在几家国外大公司手中,虽然这两年有所改变,但改变速度跟不上需求的进展,我觉得如何打开控制器局面是急需改变的问题。

其次,由于制造是服务,而用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传感器如何通过云端,把他变成安全的制造业是要面对的问题。

最后,怎么熟练将机器人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也是一大挑战。

未来不是由前瞻来创造,而是透过实质的行动。

工业机器人走在风口浪尖上

如今的制造业,正酝酿着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合,随之也涌现了一批新的概念,比如智能制造、智能生产等。这些概念不尽相同,但都是强调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从而将传统制造升级到智能制造。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从自身出发,也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举措。而中国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飞速进步,机器人正闪亮登场,加速进入各个领域。

不过我国现在处于发展机器人的起步阶段,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数万亿的大市场。

来自国际机器人联盟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全世界平均每万人拥有62台工业机器人,这一数字在中国仅为30台,不足世界平均值的一半。而在工业发达国家,这一数字更是遥遥领先。因此,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市场潜力巨大。

从需求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市场。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2013年产销机器人是3.1万台,增幅达到59%;2014年产销机器人5.6万台,增幅50%。到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保有量是18.2万台,而到2017年要达到48.2万台,超过德国。

为此,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产业政策。比如2013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的目标是: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主机设计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广主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在重要工业制造领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示范应用。

此外,各地区也都出台了机器换人的产业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40多家的机器人产业园,还有些处于筹建之中,而参与机器人产业链制造的企业已达到4000家,现在的中国已经具有较大的工业机器人产能,机器人产业在国内已经被推到风头浪尖上。

虽然我国机器人发展迅猛,但总体而言,无论从产业规模、技术研发能力还有高端产业应用,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销售市场,但从市场份额来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75%,其中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库卡、安川)又占到其70%。以关节机器人为例,2013年所有的加在一起还不如一家国外的企业。

从应用来看,国产机器人在汽车整车厂几乎没有应用,最多就用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上,从技术来看,中国机器人发展还是近期的事情。但最关键的是,国内客户对国产机器人的信任度不够。

不过一个奇怪的现状是,国内客户应用国外机器人一般都是从事简单的工作,而有复杂工序的工作,他们就找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来解决。这就是国内机器人承担的任务可能比国外机器人还复杂。

在我看来,中国机器人市场非常庞大,需求的多样化也非常明显,因此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不妨关注细分市场,用自己的服务优势和产品性价比优势来服务客户,提升客户的信任度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一片空间。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