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新能源汽车的中国之路

2017-06-15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科技部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50万辆,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这两个数字,在全球占比都达到了50%。50万辆与100万辆,

科技部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50万辆,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这两个数字,在全球占比都达到了50%。

50万辆与100万辆,这两个数字如果放在别的产品上,对于中国而言实在不算大,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这是个大数字。而更大的数字在于,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目前在全球占比都达到了50%。这个数字的确很是惊人。

中国是汽车大国,但并不是汽车强国。之所以是汽车大国,是因为人口数量多,需求大,如果不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用行政手段限制购买,中国就更可以称为汽车超级大国。不是强国,是因为发展时间短,没有驰名的品牌,虽然产量大,但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比国人期望的汽车品质有一定差距。尽管这种差距在逐年缩小,但尚存距离,核心技术短时间还在后面跟着跑,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汽油机的汽车不能领跑,国内资本就把钱投到了新能源车上,于是我们就有了突破50万辆的产量,有了100万辆的保有辆,有了二者占比均达到全球50%的惊人数字。笔者认为,数字是好看的,但对于新能源汽车,从理论认识到实践发展,从投资巨大到产量超群,汽车界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使新能源汽车在起步阶段就走正道,让中国另辟蹊径地绕开汽油发动机车,在新能源汽车上引领世界潮流。

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观察,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知名车企从很早就开始投入了智慧和资金,这方面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日本五大汽车企业,在日本海啸发生前,即分别投入巨资研发,海啸后更是紧密团结,以更大的精力攻关新能源,另外还有无人驾驶技术。知名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看似并没有中国快,但路走得比中国扎实。以日本为例,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有些是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汽车动力装置,以全新的思维重新定义汽车。笔者认为,这是正路,虽然慢,但是好。

反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上去了,质量也在提高,但需要提及的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认为所谓新能源汽车就是把汽油发动机拆掉,换上电瓶就是新能源了。如果我们的新能源停留在只能续航100多公里的水平上,那么这种新能源车的生命力就值得怀疑。“新能源”是一个需要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概念,新能源汽车不只是换汤不换药的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担负着探索、开发人类新动力的历史使命,这一点认识必须强调。

从好的方面说,无论如何,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有动作,并且这个数字已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一半,可喜可贺。新能源汽车的中国之路,起步还算令人满意。另外更为复杂难解之题,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这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核心是充电难。只有全方位布局好各个环节,新能源汽车的中国之路,才能在全球树起标杆,扛起大旗。中国产经新闻  文/评论员 商寅泉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