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不是“风口”、7大难题、3万亿市场 绿色金融的星星之火如何燎原

2019-02-26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在2015年,绿色金融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概念;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2016年8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标志,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发展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框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贵州、广东、新疆五省区八市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始了绿色金融在区域的试点与应用;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将“发展绿色金融”定位为推进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金融改革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在2015年,绿色金融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概念;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2016年8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标志,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发展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框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贵州、广东、新疆五省区八市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始了绿色金融在区域的试点与应用;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将“发展绿色金融”定位为推进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金融改革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绿色金融将迎机遇
近年来,绿色金融是环保产业和金融行业共同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其中,也一直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绿色金融的风口真的到来了吗?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兼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瑶对《经济》记者称,我们已经站在风口。“从我国绿色发展的大背景看,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核心的战略;金融是为经济转型而服务的,绿色金融是为经济绿色化提供服务的;近两年,不管是从制度建设、业务实践、国际合作还是从创新方法、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披露、开发标准等方面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并一直大力推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显然绿色金融已经站在了风口上。”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则对《经济》记者表示,目前绿色金融还没到风口,但未来会是一个风口。
首先,从全球来看,尤其是欧洲国家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在着力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比如非化石能源。由于气候变化会使能源转型以及它的产业链、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对绿色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对化石能源的产业来说是一个风险。
其次,中国现在面临经济转型,而转型的方向就是绿色、低碳发展。在转型过程中,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相关部委也在不断落实、落地很多相关政策,自上而下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比如人民银行把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相关指标放到了宏观审慎监管(MPA)的指标体系里;其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也在逐步落地,比如住建部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正在征求意见,目标是通过完善绿色建筑的标准,促进建筑更加节能、节水、节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2018年12月28号,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机制行动计划》,其中为如何发挥金融的机制化、市场化,以及用好关于环境、节能等方面的补偿指明了方向。
由此可见,从国内来说,国家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巨大的,相关部门在不断落实战略,着力推进经济向绿色转型,微观主体也在积极响应,不断创新各种产品、各种工具,不同层级的各个相关主体的热情非常高涨。
最后,在某些领域,中国绿色金融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国际影响力在逐步加大,正在通过绿色金融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比如2017年6月联合国发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TCFD),在当年的中英财经对话期间,英方和中方共同提议,双方将合作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是由绿金委和伦敦金融城牵头,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6家机构共同参与制定的,由中国参与并发起的首个可持续金融的国际原则。2018年4月,联合国环境署金融行动机构(UNEP FI)受UNEP委托,宣布发起“负责任银行原则”项目,工商银行作为唯一一家受邀的中资银行,同来自全球19个国家共28家银行成立核心工作组,共同参与该原则的起草工作,目前《负责任银行原则》草案已于2018年11月26日法国巴黎举行的UNEP FI全球圆桌会议上面向全球发布,并将于2019年9月正式生效。
整个政策环境、宏观环境以及国际氛围都非常有利于绿色金融的发展。但真正风口的到来,殷红认为,可能还要依托于环保节能、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金融总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只有实体经济蓬勃发展,金融才能找到支持的对象,才能够在里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现在中国的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绿色金融未来会是风口。”
绿色金融缺乏市场化
而对于风口的说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副总裁、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用这个词来形容绿色金融并不准确。“风口”这个词感觉上像吹一阵就没了,并且吹的时候赚钱的机会特别多,“这两点对于绿色金融来说都不是很符合”。
第一,绿色金融不是一个可以短期速成或者骤然勃兴的东西,它是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环境问题和自身的健康问题认识的提高,自然而然产生的一个结果。
第二,绿色金融有商业化的潜力,但目前由于种种问题,距离实现商业化还有不小的困难。比如说,北京雾霾很严重的时候,路边随机调查100人,可否每月从工资里拿出一元来治理雾霾,并且可以随时查到钱的去向。“在北京打工的人不一定关注,但有北京户口或在北京长期生活的人一定会同意。”鲁政委告诉《经济》记者,这意味着人们愿意为一个更清洁的环境来付费,意味着它商业化的潜力已经有了,现在需要把它变成现实。
“绿色金融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一个情怀,需要靠市场化的机制起作用。”鲁政委表示,“我们必须解决外部性内部化的问题,这离不开政府对产权的明细,而且环境治理需要长期才能看到效果,这就意味着项目的投资期限会很长,并且很多项目的收益并不确定”。因此,用风口来形容绿色金融并不准确。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双波也对此表示赞同。她表示:“绿色金融是可持续的,不断上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一个领域。”从近两年我国绿色金融宏观环境和地区推动来看,绿色金融的确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可持续的,这股风并不是刮过去就没了。
“绿色金融不是一个风口。”华夏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兼绿色金融中心主任张勇淼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对用“风口”形容绿色金融的说法表示强烈反对。
成为风口需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绿色金融的行业面很宽,从定义上看,是对社会环境有改善作用的金融支持活动,行业面广则不能形成风口。其次,必须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强度,才有可能形成风口,绿色金融不具备这个前提。绿色金融的几个大的领域,比如节能环保、资源可循环、可再生能源等,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不存在短期性的大面积、大强度的过程。
绿色金融的七大障碍
实际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实际性待解问题,相关政策体系仍需要更多完善。
标准制定方面,殷红认为,一是现在绿色债券的标准和绿色信贷的标准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比如绿色企业的标准、绿色产品的标准、绿色技术的标准等,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同时要有相应的标识方便识别,也就是贴标,以便有效识别哪些是绿色的,哪些是非绿色的,这是银行绿色金融选择客户、项目和绿色业务时的前提。二是系统方面,要利用大数据的科技手段形成比如绿色识别与统计的自动化,这样有利于提升绿色金融的运营效率。三是,我们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已经形成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氛围,但是这样的认识还需要继续贯穿到大部分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内部的各个层面和不同业务条线。
张勇淼则向《经济》记者总结了7个难题。
现阶段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金融监管机构等外部力量推动,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意识仍较薄弱,仅将开展绿色金融作为附带产品。发展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不足,机构内部的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还不到位。这是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第一大障碍。
第二,我们发展的绿色金融项目更多涉及一些项目贷款,而绿色金融项目通常具有初期投入大、回收期长、短期经济收益不明显等特点,需要有一些具体的内外部相关政策配套。
第三,相关金融机构体制机制建设滞后,许多机构尚未建立绿色金融管理体系。
第四,我们在绿色金融项目识别、绿色金融风险控制、绿色产品设计、授信审批如贷后相关流程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还不能?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五,绿色项目有非常好的正外部性,对社会贡献很大,可以对环境改善提供很多保证,但怎么把正外部性的因素内生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环境权益平台的搭建,如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延伸工具的出现能为我们提供非常多的解决方案。
第六,是标准和环境披露方面的问题,以及第7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是所有金融领域都存在的问题。
此外,沈双波认为,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还有所缺失。综合环境问题的外部效应、产权界定难或界定成本过高,以及代际公平等因素,依靠市场机制与尚不完善的制度,难以实现环境领域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考评也缺乏一个完整且有效的体系,难以对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工作形成正向激励。
金融机构践行绿色金融能力也亟待提高。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关注绿色金融,包括对节能环保产业的认识、环境因素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但其理解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由于分析能力不足,因而低估“棕色”资产风险,同时高估绿色投资风险。
“绿色产业项目与绿色金融产品出现错配。”沈双波告诉记者,截至2017年末,我国绿色金融融资中,95%是绿色信贷,但大部分节能环保项目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报期长,对中长期融资需求高,这一矛盾容易导致绿色产业项目与绿色金融产品出现期限错配。“目前国际绿色债券市场上大部分期限在5到10年,绿色债券可以成为企业开发中长期绿色项目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是解决期限错配的一种重要方式;另外,目前很多绿色项目主要是政府投入,可考虑发行绿色政府债券,进一步拓宽绿色债券的品类。”
绿色金融将是金山银山
中国的绿色金融在全球处于先导地位,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比如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保持了持续增长。第一,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中的最大板块,2018年三季度,我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9万亿元,增长速度约10%左右。第二,绿色债券累计发行了6000多亿元,占全球的比例达到了20-30%之间。第三,绿色基金,地方政府发起或参与的大概有50只,社会资本发起的大概有200只。
任何行业、企业和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即五个阶段论,包括起始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和衰退期。张勇淼表示,绿色金融是一个新兴事物,2018年刚进入成长期,2019年依旧是成长期,大的转型目前还看不到。“很多业内人士展望2019年,认为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绿色金融发展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绿色金融既然是成长期,那它目前正呈现出一个星星之火正在燃烧的过程。”
环境改善是生产力的解放,是一个财富。在张勇淼看来,国家大的环境在引导着企业往绿色方面走,每年有大概3万亿元的需求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目前很多投资绿色金融领域的是责任投资人,把投资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情怀。需要更多资本以及主体共同参与绿色金融的发展中。
首先,从总量数据看,绿色信贷的不良率是比较低的,截至2017年6月末,21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不良贷款余额241.7 亿元,不良率0.37%,较银行业不良率的1.69%低1.32%。“也就是说,通过商业银行市场化眼光筛选出来的绿色项目偿还能力是非常好的,这些绿色项目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殷红如是说。
其次,绿色领域里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等,可能其项目或企业还不具备较为稳定的技术、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还处于初创期,这样的绿色领域适合风险投资资金、股权资金选择进入。殷红表示,要促进更多资金进入这个领域,通过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补偿的前提下,支持更多的绿色企业和项目,扩大绿色金融支持的范围。
最重要的是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建设,沈双林认为,需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戒和环境贡献的奖励。信贷政策方面,如再贷款、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财政政策方面,可以地方先行先试,对绿色企业给予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另外,可以提高违约成本,这能促使金融机构对环境风险行业企业退避三舍;对环境贡献好的给予鼓励奖励,比如可以降低贷款利率,减免部分所得税,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等。“通过以上方式,让商业银行支持绿色发展形成真正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产业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