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北京碳市场履约率97.1% 相关政策或微调

   2014-09-16 中国节能网1800
核心提示:在今年完成履约的五个碳交易试点中,北京碳市的二级市场成交量居首,累计成交超过200万吨。同时,北京也是对重点排放单位违约约束最强的试点,对未清缴部分配额开出市场均价3-5倍的罚单。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碳交易市场履约成绩。

   在今年完成履约的五个碳交易试点中,北京碳市的二级市场成交量居首,累计成交超过200万吨。同时,北京也是对重点排放单位违约约束最强的试点,对未清缴部分配额开出市场均价3-5倍的罚单。

   “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首年履约工作目前已平稳完成,重点排放单位主动履约率为97.1%,根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试行)》的规定,未履约企业将面临市场均价3-5倍的罚款,目前罚单已开。”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与其它试点省市相比,北京虽然排放总量不是很大,但纳入企业的行业多、范围广,第一个履约年总体完成得不错”。

   北京是继上海 、深圳、广东 、天津试点后,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提交履约结果的试点城市,这标志着中国碳市首年履约大考的落幕。

   洪继元总结,北京碳交易试点工作有六大亮点:率先实行第三方核查机构和核查员的双备案制度;率先出台碳排放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并依法开展了执法工作;率先对新增固定资产项目增加了“碳评”要求,除原来的交通评价、环境评价、节能评价之外,增加对碳排放的评价;率先出台碳排放抵消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节能项目产生的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增加了交易的品种;对碳排放报告实行第三方核查、专家评审、核查机构第四方交叉抽查;结合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发布了41个细分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据洪继元介绍,下一步北京还将继续加大对碳交易市场的研究,调整已有方案中的不足,增加新的制度内容,完善制度体系设计。

   未履约企业罚单已开出

   记者:今年北京的履约情况如何?

   洪继元:截至9月9日,北京成交量超过200万吨,成交约670笔,成交额突破了1亿,在全国试点来看比较靠前。价格从50元/吨开市,最高时达到了80元/吨,成交均价为60多元,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在今年的履约过程中,北京共纳入了415家控排企业,主动履约率达到97.1%。

   记者:在履约过程中,北京开展了哪些工作?

   洪继元:首先要广泛宣传,让大家都知道北京已经在开展试点工作了,对过去的排放情况要摸底、未来的配额也要通过科学方法加以核定。

   有些单位开始不理解,认为我们又没有生产,有什么好排放的?我们就要和他解释,排放是怎么产生、怎么计算的。

   另外,排放测算也富有挑战,北京纳入的行业多、同一个行业中的不同企业情况也不同。比如连锁服务业,旗下店面是成倍增长的,测算工作量就会很大。还有一些小区物业,今年和去年管理的楼宇可能完全不同,也需要重新核算。

   第三,北京的总部经济、央企、跨国公司以及公共机构比较多,履约期间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沟通协调难度不小。

   因此,我们开展了多次培训,累计培训大约五千多人次,总共七八期。在对企业的培训过程中,我们一轮一轮地请专家讲解,有从理论层面讲为什么要控制排放的,也有介绍报送制度、排放核算方法等技术层面的,让企业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第三方机构应该掌握什么、了解什么、职业道德等方面,也都进行了培训。同时我们开展了广泛宣传,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视,还包括微博 、微信都进行了大量宣传。

   第四,我们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沟通交流,比如把大型企业召集在一起专门培训,还发动了一些技术支撑单位和行业协会。

   最后就是加强执法,我们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并经北京市人大、市政府通过,对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理。

   记者:在这几轮培训过程中企业都有参加吗?

   洪继元:个别企业有些场次没有参加,但我们绝不会让任何一个企业落下。如果这家企业这次没来,下期培训肯定要通知,如果下期还没有来,再下期还会通知。通过几轮培训,重点排放单位绝大部分都参加了。

   记者:在执法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企业未履约,是出于什么原因?

   洪继元: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一种情况是,企业虽然有人员参加培训,但人员流动比较大,参加培训的人员总是在换,因此,虽然这些人知道了碳交易情况,却往往没有将信息向上传达,造成企业高层负责人并不了解的情况,所以没有完成履约。

   另一种情况是,企业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排放看不见、摸不着,没办法实际测算。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拿着法律条文、“人大”决定给他看,企业如果不履约的话就违法了,违法就得处罚,所以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经过几轮沟通协调包括约谈,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履约。

   记者:对未履约企业将采取哪些处罚措施?

   洪继元:对于剩下的十几家未履约企业,我们正在进行相应的执法程序,也事先跟他们做了深度沟通。根据《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我们对企业排放超出配额不同比例的情况制定了3至5倍的罚款,罚单已经开出。

   而企业经过复议期也没有提出异议,都表示服从法律约束。

   至于未履约企业的名单,我们考虑毕竟是首年试点,企业未履约也有各种实际原因,从保护企业的角度考虑,接受处罚后,我们就不对外公布了。但相信有了今年的经验教训,下一年的履约过程中企业的表现会更好。

   进一步优化分配方案

   记者:下一阶段有何工作安排?

   洪继元:一个是要完善在现有的相关政策,包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比如完善配额核定方法,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管理、报送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完善。

   同时,我们也会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做一些调整。比如北京今年出台了不宜发展的、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目录,那么针对这些目录中的产业我们也会有一些重新考虑。

   记者:接下来北京是否会扩大纳入企业范围?

   洪继元:目前来看在试点期内还是以重点排放企业为主,但具体的企业数量会是动态变化的,因为企业排放情况在发生改变,我们会通过第三方核查、“第四方”交叉核查的方式,完善数据准确性。

   记者:北京出台的公开市场操作方案也是一项创新,规定价格连续10个交易日每吨超过150元就进行拍卖,如果低于20元就进行回收。出台这个方案是怎么考虑的?

   洪继元:主要目的是稳定市场价格,避免大起大落,当然目前还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但顶层设计就要考虑长远,未雨绸缪。在操作过程中,政府如何回购、怎么把握度,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记者:对于拍卖和个人投资者的进入如何考虑?

   洪继元:这需要一定的基础:第一是市场成熟度;第二是企业意愿;第三是规则的完善。任何一项工作,我们都得先看准了再往前推进。

   记者:和企业排放量相比,去年的配额发放是松是紧?

   洪继元:基本上还是比较紧的,这从市场交易的情况上也能看出来。

   记者:2014年的配额总量是否有增长?

   洪继元:重点排放单位既有设施的配额量是逐年减少的,新增设施要依据活动水平和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核定。因此,总量会有一定变化,但要看新增重点排放单位数量和新增设施情况。

   记者:对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京津冀区域市场问题,有何考虑?

   洪继元:我们会同兄弟省市做了一些研究,但我想不论是区域性市场还是全国市场有几点是必须要考虑的:第一是立法,要有统一的法律;第二标准要统一,要制订相关的政策、条例、管理办法、惩罚措施等一系列制度;第三,要设计好市场,稳定市场秩序。

   记者:对试点期后的工作有何安排?

   洪继元:我们已经把相关工作布置下去了,第一,在总结我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全国各试点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研究,取长补短;第二,了解各个地区的排放情况,并对纳入交易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第三,在现有基础上研究能否有一些创新,比如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