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薄膜发电破解环境困境

2014-10-11    来源:中国能源网
0
[ 导读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本是古诗词中对朦胧意境的写意描述,可近日,这再次成为了京津冀等北方地区空气质量的真实写照。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本是古诗词中对朦胧意境的写意描述,可近日,这再次成为了京津冀等北方地区空气质量的真实写照。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席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中央气象台连续四次发出霾预警。
严重的空气污染早已超过了环境范畴,成为我国的“不可承受之重”。如何破解这道摆在13亿中国人面前的难题,汉能倡导的薄膜太阳能技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选择。

众所周知,雾霾灾害是大气长期污染所造成的顽疾,其治理过程绝不能只靠“等风来”。有研究指出,近年来PM2.5污染的加重与煤炭消耗量的急速增长有直接关系。可以说,雾霾正是由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症结所在是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依赖煤炭为主要能源;发电需要燃烧煤,而实际上被燃烧的煤只有不到30%被转化成了电能,其余的都被排放了。这种模式决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造成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因此,治理雾霾,我们需要从根源入手,彻底断绝雾霾的生成机制,改变化石能源的主体能源结构,推动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使之成为驱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面对雾霾,汉能颇具底气的提出了“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的品牌主张。作为全球化的清洁能源企业和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公司,纵观其清洁能源版图,特别是汉能在薄膜发电领域清晰的发展路径,公司打出这句标语不是一句空话。

公开的资料显示,在传统清洁能源水力发电板块是汉能产业的基石,目前,汉能水电权益总装机量超过600万千瓦。在薄膜太阳能领域,汉能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技术第一、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汉能通过在薄膜发电建筑一体化、柔性屋顶、户用发电、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和特种产品作为薄膜太阳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开拓领域,在实现巨大的市场价值的同时,为环境保护、经济转型做出贡献。目前,汉能每年为二氧化碳减排贡献2000万吨以上;而吸收掉这些二氧化碳则需要10亿颗树用一年的时间。

汉能所掌握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因质量轻、柔性可弯曲、颜色可调、形状可塑等优势可与各类建筑物完美结合,使他们变成一个个独立的薄膜发电站,不依靠电网而是通过太阳能获取清洁能源。

商务部的资料显示,到2020年,单单在建筑光伏应用市场,直接市场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间接拉动经济增长规模可达30万亿元。这可以每年可替代30%左右的用电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亿吨,约相当于我国年排放总量的20%(按年排放总量60亿吨计)。因此,发展薄膜发电建筑一体化每年可带动的数万亿元的总产出又保证了国民经济以可持续的方式增长,有助于跳出“减排”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矛盾的两难选择。

在汉能的另外一个细分市场——汽车应用市场,汉能薄膜太阳能技术在汽车应用上也产生了极大的市场价值。就在今年,汉能先是牵手特斯拉,为其建设太阳能充电站,随后签约阿斯顿马丁,助力其赛车夺冠,前不久又高调亮相FormulaE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锦赛,并借机推出太阳能快装电站,为赛事提供清洁能源驱动。

未来几年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将离不开充电设施的快速崛起。赛迪顾问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的产业规模达到35.87亿元,到2016年其规模将达到330.78亿元。这意味着在未来2、3年的时间里,充电站行业具有十倍的发展空间。汉能的薄膜发电技术因其温度系数较小、弱光效应好等技术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供电,使其真正获取来自太阳的清洁能源。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绿色经济的逐步崛起,薄膜发电产业的发展会为社会带来诸多的现实意义,从源头解决雾霾问题,破解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
 
关键词: 困境 环境 破解 发电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