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上海市虹口区打造宜居宜商低碳城区 节能企业已达500家

   2014-01-05 中国节能网1470
核心提示:虹口节能环保企业数量从去年初约200家一跃至目前的近500家,数量增幅达150%,税收同比增幅超30%。记者昨天获悉,虹口将以低碳产业为先导,用5至10年时间建设宜居宜商的低碳城区

东方网1月5日消息:虹口节能环保企业数量从去年初约200家一跃至目前的近500家,数量增幅达150%,税收同比增幅超30%。记者昨天获悉,虹口将以低碳产业为先导,用5至10年时间建设宜居宜商的低碳城区,打造“绿色碳谷”。


  “绿色碳谷”发轫于中山北路上的花园坊节能环保园。最近几年,随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能效中心等一批功能性机构入驻,以花园坊为核心的7.5平方公里区域,日渐成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的核心要素集聚区域。要素的高度集中,为企业成长提供了丰厚“土壤”。以节能环保企业每天科技为例,入驻花园坊两年,“日长夜大”,其利用工业炉渣制成墙体保温产品的技术被全面应用于“上海中心”建设项目中。

  为扶持环保产业,虹口区遴选出一批“潜力股”,针对其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及时“托”一把。花园坊内,许多低碳材料、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都拥有“独门绝技”,却难叩开市场大门。虹口提出,率先在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既营造全社会参与低碳、践行低碳的氛围,也助推企业成长。去年,新能源企业绿能高科受邀走进虹口区政府大楼。双方商榷,采用该公司研发的热能转换新技术,对机关食堂进行节能改造。如果改造成功,机关大楼的能耗有望进一步降低,而企业也有望藉此打开市场。

  依托花园坊内的诸多功能性机构,虹口还将率先探索构建政府指导下的市场碳排放交易机制、低碳产品认证和碳标识制度,强化节能环保标准制定、节能资质认定等功能,形成功能集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虹口面临着人口密度高、资源有限等诸多发展限制。立足自身资源秉赋和产业特色,我们选择以低碳破题,使之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区域功能的重要引擎。”虹口区委书记吴清用一系列量化指标表达走低碳之路的决心:到2017年,争取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2年下降20%;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采用低碳节能技术改造300余万平方米的历史保护建筑和普通老旧建筑;全区低碳产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花园坊、四川北路、北外滩以及瑞虹新城将分别从产业园区、商业街区、商务区、社区这四个维度呈现环保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以“四区联动”的模式呈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其中,四川北路商圈将被打造成为上海首条低碳商业街。记者从《虹口区低碳发展实践区实施方案》中获悉,花园坊里的企业正为四川北路上的宇航大厦、巴黎春天等商厦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四川北路上还会出现太阳能供电的休息桌椅、利用废弃物制作的环保雕塑,各种抽象深奥的创新技术将在这里变成消费者可闻可触可试的体验式产品。

  集聚在北外滩的一批金融企业将为低碳产业发展输入源源动力。在区政府的搭台下,北外滩多家金融机构纷纷与区域内的节能环保企业展开互动,为企业提供融资、技术投入等服务。通联金融服务公司刚入驻北外滩不久,便建立了节能环保基金,专门关注处于初创期并具有发展前景的节能服务企业。虹口还将设立绿色投资基金,吸收社会资金,形成规模效益,投资绿色产业。

  吴清表示,虹口的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将从单一的经济功能为主向经济、社会联动发展转变,更加注重营造企业、市场、社会共生的低碳生态环境,“这条低碳之路也许会很长,但正呼应了上个月中旬在虹口举办的全球(上海)低碳创意大赛主题——致50年后的未来。”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