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陕西破解环境治理难题 挽救特色行业

2015-01-06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针对重点治理领域,陕西省专门成立了渭河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和大气治理办公室,建立了科研联席会议制度,西安交大、西安建大、长安大学和中科院地球所等单位参与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当前环境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陕西省近年来开展以科技创新、环境标准和环境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环保科技工程,结合当地情况,围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一河两江”污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减排等重点环境问题,加强科技攻关、突出成果转化、完善标准体系。
 
      高校资源提供智力支持
 
      针对重点治理领域,建立科研联席会议制度
 
      针对重点治理领域,陕西省专门成立了渭河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和大气治理办公室,建立了科研联席会议制度,西安交大、西安建大、长安大学和中科院地球所等单位参与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培育创新载体,陕西省建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为依托的陕西省环境保护大气细粒子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以西安交大长天软件公司为依托的陕西省环境保护物联网等两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
 
      这些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为大气细粒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电力环保、污水再生利用等污染治理以及污染源在线监测起到了研究与示范作用,为解决这些领域污染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
 
      同时,陕西省多渠道促进环保产学研合作。通过发布科技需求,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环保产业单位等优质科技资源关注和投身环保科技。除举办环保科技成果展示推介会,还在陕西省环科院成立了环保产业技术推广中心,组建省环保产业集团等,探索环保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标准先行掐断源头污染
 
      制定实施新环境标准,以控制无法达标排放的企业和新建项目
 
      污染治理、环境监管,标准是前提。为此,陕西省制定实施《关中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汉丹江流域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等环境标准。这两项标准的发布将有效地推动关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管理,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的水质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使技术上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和新建项目退出市场或转移出去,有力地从源头上管控环境污染,促进了区域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重点领域攻克技术难题
 
      以污染防治技术需求为导向,重大课题研究推动技术突破
 
      针对环境问题高发区、环境污染重灾区,陕西省开展了“渭河水污染防治专项技术研究与示范”、“兰炭煤气用于金属镁生产烟气脱硫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项目”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以环保科技的新突破,推动实现污染治理新跨越。
 
      “渭河水污染防治专项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重点从渭河流域河道生态基流保障、污染源治理和环境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典型示范,渭河干流宝鸡段生态基流保障联合调度可视化系统示范工程、引洪(丰)入渗增加河流生态基流示范工程等示范工程建设完成,取得了渭河水环境管理标志性成果。
 
      兰炭是陕北的支柱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炭素材料,被广泛运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中。用兰炭煤气生产金属镁就是其中之一,但生产过程中如何解决烟气脱硫问题则成为阻碍金属镁行业和兰炭产业绿色发展的“拦路虎”。
 
      为解决这一问题,实现金属镁生产全过程二氧化硫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目标,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企业共同开展了兰炭煤气用于金属镁生产烟气脱硫技术研究,并在府谷县众鑫有限责任公司建成示范工程。
 
      据陕西省环境科学院院长张振文介绍,这一项目首次在国内采用半干法旋转喷雾干燥技术进行了烟气脱硫,并利用金属镁还原工段产生的还原渣作为烟气脱硫系统的脱硫剂,做到了以废治废。
 
      技术人员为记者算了笔账,以两万吨/年金属镁厂计算,煤气脱硫采用燃烧后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比燃烧前采用888法脱硫可减排二氧化硫352吨/年,减少投资480万元/年,减少运行费用306.53万元/年,比燃烧后采用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减少运行费用69.93万元/年。
 
      在水污染治理技术方面,陕西省突破了造纸、浓缩果汁加工、清洁生产等20项关键新工艺和新技术,建成废纸造纸节水减排技术改造示范工程等6个示范工程,解决出水氨氮、COD达标排放,污水再利用和污泥资源化等问题,并出台了一批技术政策、规范,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我国缺水型污染河流的治理和管理提供经验和示范。
 
      针对关中地区细颗粒物污染严重的问题,陕西省环保厅统筹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球所等科研团队力量,开展《关中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研究,进行来源解析、源排放清单及污染源削减方案研究,并以燃煤锅炉、水泥、汽车尾气为重点,完成细颗粒物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为关中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控制管理,保证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这项课题已取得部分排放源清单建立、站点采样及部分样品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示范项目促进成果转化
 
      把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制度在示范区域加以应用
 
      在陕西,黄姜皂素行业因为环保科技攻关而被挽救。作为我国黄姜种植的最佳适生区,陕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黄姜种植与皂素加工,黄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50%。当时,陕西全省黄姜皂素加工企业大约有110余家,占全国黄姜皂素加工企业总数的50%上。但由于传统的黄姜提炼工业工艺会产生大量高含酸性和有机物的废水,严重污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水源,一度面临“全线封杀”。
 
      为保住这个陕南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陕西省环科院与中国环科院组成联合课题组,选择了山阳金川封幸公司作为清洁生产新工艺科研示范点。
 
      从2006年开始,课题组从黄姜提取皂素的水洗、破碎、发酵等全过程入手研究,通过百次试验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包括多段缺氧/好氧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水解液废酸回收技术、水解液蒸发浓缩焚烧技术、废水减排工艺研究等,并最终在2013年建成700吨皂素清洁化生产线,成为全国首个黄姜皂素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其生产规范被确定为全国同类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
 
      新的清洁生产工艺,成功破解了黄姜加工中的高污染难题,使皂素生产中纤维素、淀粉等回收率高于88.3%,生产成本降低15.8%,污染负荷削减了86%,产生的综合废水经低成本处理实现了达标排放,既保证了南水北调水质的安全,也挽救了黄姜皂素行业。
 
      在推动新科研成果转化上,陕西省把最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管理制度在示范区域加以应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时,鼓励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组织召开企业科技需求座谈会,发布《陕西省先进污染防治适用技术名录》,为企业提供多项先进、实用和成熟的环保新技术。
 
 
关键词: 难题 治理 破解 环境 陕西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