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互联网和技术何以革新传统教育

2015-02-08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我特别希望哪一天出现既能对传统教育产生颠覆性的教育,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司,只有这种公司才是基业常青的公司,而不仅仅是对传统教育的模仿。 
  今天的教育和老师将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如果我们像昨天一样教今天的儿童,我们将会剥夺儿童的未来。所以我们不要故步自封,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的变化和变革——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
 
 
有创意的信息技术课给孩子们增添了又一双看世界的眼睛。(资料图片)
 
  我特别希望哪一天出现既能对传统教育产生颠覆性的教育,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司,只有这种公司才是基业常青的公司,而不仅仅是对传统教育的模仿。 
 
  现代社会海量信息的爆炸,对我们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同时正在承受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海量的信息,越来越复杂的生存压力。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节奏越来越快,不确定性越来越强。需要我们越来越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生活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我们的头脑需要应对这种巨大的复杂性,以及海量的信息,实际上正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改变我们适应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 
 
  中科院院士戴汝为写过一本书叫作《社会智能科学》,到了信息社会,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将会取代以个人为主的思维体系,他认为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信息处理,人脑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形象思维,计算机有着极快的速度,两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互相结合,分布式认知,它可以超越我们人类认知个体的极限,使得我们能够驾驭和超越个体极限的复杂性,使得我们能够驾驭超越人类个体极限的快节奏、海量信息、不确定性,以及它的复杂性。人跟电脑的结合可以使得人能够驾驭人类认知极限的复杂性,驾驭人类认知极限海量的信息,人跟电脑的结合可以超越认知能力的极限。 
 
  现在的儿童适应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形态的改变。技术对于我们现在的儿童来说,绝对不仅仅是聊天那么简单,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现在我们判断一个孩子聪明与否,看他的智商有多高,未来我们衡量一个孩子的聪明与否,不仅仅看头脑内部的智商,还要看跟外部的智能设备、智能装备的协同认知、协同思考,内脑和外部的结合才是现代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技术延伸了我们的大脑。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电视机是我们眼睛的延伸,就好像我们在现场一样,人类塑造了媒体,媒体也在塑造着人类。 
 
  教育不要故步自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今天的教育和老师将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如果我们像昨天一样教今天的儿童,我们将会剥夺儿童的未来。 
 
  所以我们不要故步自封,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的变化和变革。这是技术对教育革命性影响的根本因素。 
 
  乔布斯在去世之前说过一句话,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但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还在敲门的阶段,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在于技术越来越多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要超越技术的工具观。 
 
  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信息技术不仅仅能够支撑变革,它还能够引领变革,培养出学生新的能力结构。体制内有沉重的枷锁,挣脱它很困难。体制外的人,我们觉得更多的活力在体制外,但是我们很多体制外在做的工作,我们很多公司做的所谓互联网服务,那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促进,并不是颠覆。我特别希望哪一天出现既能对传统教育产生颠覆性的教育,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司,只有这种公司才是基业常青的公司,而不仅仅是对传统教育的模仿。 
 
  我们今后的教育是选择合适的课程与学习适应儿童的发展道路,还是让儿童去适应固化的学校,未来一定会遇到这个问题。我们会选择合适课程的学习,以适应儿童的发展。 
 
  如果互联网和技术能够真正深度融合到我们日常教学业务中,它能解决我们教学发展的焦点悖论、规模与个性化的矛盾。很多人认为学校要搞大规模,就做不到这些,我要搞个性化就做不了大规模。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既能兼顾大规模,又能给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路径和个性化的反馈,这是传统教育依靠技术进步才能解决大规模和个性化的问题。深度融合还能够解决公平和质量的问题,公平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质量就是每个人都能获得高质量的与他能力相匹配的东西,这些只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才能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的教育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教育是建立在完备的学习数据记录与分析上,这是互联网教育真正革新我们教育的方向所在,要融入到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去,成为我们改造传统教育的基因,只有这样互联网教育才能成功,在社会上也才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如果只是在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上下功夫,那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他可能会挣到一点钱,但是却毁了一代人。 
 
  我一直强调给我们的儿童要留白要留空,要有他打闹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和时间去发展、追逐、嬉戏,大脑不能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所以我们要想办法突破教育的樊篱和体制的围墙,真正改造我们的学校,这才是互联网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方向。(余胜泉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 
 
 
关键词: 传统 教育 技术 互联网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