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中南院副院长尹镇龙:能源企业有发展机遇 却面临环保难题

2015-03-10    来源:中国能源报
0
[ 导读 ]:3月6日下午,刚完会的尹镇龙立马坐在中国能源报记者面前。冷静、沉稳、温和是这位能源电力勘测设计领域的专家,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接下来

3月6日下午,刚完会的尹镇龙立马坐在中国能源报记者面前。冷静、沉稳、温和是这位能源电力勘测设计领域的专家,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接下来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尹镇龙谈问题时仍旧表现的冷静温和,然而这种温和中却透着直白的尖锐。

记者注意到,尹镇龙喜欢用“个人理解是”这样的口头禅。关于能源政策的改变、企业创新面临的困境、新型城镇化及智慧城市的建设、环保与能源等等方面,尹镇龙都有着结合政策报告下的“个人理解”。

全国政协委员、中电工程中南院副院长 尹镇龙

城镇化:发展需要能源,企业就有机会

中国能源报:你去年参会的提案《关于将新能源利用纳入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自有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从过去的这一年来看,凭着你直观感受和经验,新能源城镇化推行的怎么样?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尹镇龙:当时提案交上去之后,国家发改委给了我非常确切的回复:一定把新能源发展纳入城镇化中。从我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变化还是挺大的。周边出现了很多将建筑与发电相结合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屋顶光伏。而且,我认为这种分散式、分布式新能源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政策已经开始鼓励个人成为电力生产的主体。

中国能源报:这次的“两会”,李克强总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新型城镇化”的提法。你对于“新型”是如何理解的?你所在的中南电力设计院(简称“中南院”),甚至能源企业在其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尹镇龙:我个人的理解是,城市的发展不是简单地“搞类似房地产的造城运动”,而是要以人为本,各方面协调发展。新城市规划和发展肯定不走之前城市建设的路子。城市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是有需求的。这就给了中南院及能源企业发挥的机会。中南院以电力起家,城市的电网建设、配套供应都能有所作为;并且在非电业务上也试探性的做了些市政工程,边摸索、边积累经验、边调整思路,像武汉大学前门的一条地下通道就是我们院设计的,武汉市反响还不错。中国能建乃至能源行业涉足的领域更广,作用就更大了。

“中国标准”走出去:还处在量变阶段

中国能源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南院的机会在哪里?又该如何应对“走出去”过程中的风险?

尹镇龙:我认为,这种情况与城镇化进程中能源企业有发展机会的道理是相同的。经济的发展势必有能源需求。与经济带、经济走廊同步的是“电力走廊,供电走廊”等发电、送电工程的出现配套的能源走廊。关于风险,中南院之前都经历过。我相信有经验的积累,我们有能力规避它。

中国能源报:既然中南院有过很多“走出去”的经历,那么我想知道相应的有关电力行业的“中国标准”走出去情况怎么样?

尹镇龙:海外工程希望推出中国标准,但实际情况并不能完全如你所愿。客观地说,中国标准在国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还没达到对方全面认可的时候。换句话说,目前还处在量变阶段,有待积累到质变。大多数国家还是采用美国或欧洲标准,我们一方面学习他们的标准,另一方面也适时用我们的标准说服对方,希望被采用,当然也有被接受的时候。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标准”走出去仍然是个大问题,海外接受需要过程。

能源战略与环保:政策调整大,企业任务重

中国能源报:两会提到铁腕治理环境污染,严格规定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比例。这对能源企业有什么影响?

尹镇龙:总理的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这说明,环保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高层已经完全注意到这一问题,它对于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是一个砍,如果不迈过去,是会影响到发展战略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能源和环保放在一块儿谈,说明了两者的相关性。能源企业占据排放比重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煤电,因此在节能环保方面任务是很重的。报告用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说法,相较以往差异非常大。我的理解是,能源政策将会较传统有较大调整。鼓励发展的分布式能源和新能源,由于成本压力大,暂时无法成为发电主力;报告中虽然没谈到煤电,我认为还会继续而不会有增量的发展。电网的作用是配送电力,应与能源发展相匹配。对核电的定义为安全发展,所以必须以安全为前提,谨慎行事。

创新驱动:规范市场才能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

中国能源报:既要发展,又要环保,还真挺难的。李克强总理也说,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你怎么看待创新这个问题的?

尹镇龙: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包括基础研发能力(原创能力)、产品应用和中间流程(成果转化)创新。国家的激励政策主要体现在基础研发能力和中间流程的创新方面,在产品应用创新方面的投入不多,基本靠企业自主投入,这一点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而恰恰产品应用创新的投入是最大的。像中南院这样的服务型企业投入的最多的就是这类创新。

企业自主投入这么多,积极性从哪儿来?答案是从市场得到回报。但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电力勘测设计领域体现的就是并不完全依照市场经济性价比起主导作用、商品优胜劣汰的规则行事,还有其它很多因素同时起作用。消费者虽然完全自主,却很任性。你东西做得再好,我偏偏不买你的,买别的。长此以往,企业创新积极性被扼杀。

中国能源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尹镇龙:国家要加强监管,规范执行市场行为,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常市场竞争环境。关于这方面,我觉得国家投多少钱,实施鼓励政策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扭转原有生产低端、低价商品的价值观,引导大家都去买优秀的产品,这才是最重要的。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