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全球能源转型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带来机遇

2015-06-17    来源:科技日报
0
[ 导读 ]: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大势所趋,这给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6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2015中国国际电力及清洁能源合作论坛”中,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专家学者的热议话题。

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大势所趋,这给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6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2015中国国际电力及清洁能源合作论坛”中,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专家学者的热议话题。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远来看,全球能源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指出,与此同时全球能源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给能源发展设定了制约条件,全球能源发展进入转型时期。

参会专家指出,中国电力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其“走出去”大有助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从第二代电网向第三代电网过渡阶段。“第三代电网能够支持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大幅降低大电网的安全风险,并广泛融合信息通信技术,是电网的可持续化、智能化发展阶段。”周孝信说。

原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介绍,目前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电网总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水电、风电装机容量和核电在建规模也均为世界首位,电力绿色发展成为发展主流。“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电力及新能源产业已获跨越式发展,积累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这与曹文炼的观点不谋而合:“借助强有力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国电力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且产业体系也非常完善。” 他认为,中国电力技术装备在质量、成本、运行适用性上对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更为适用。

曹文炼指出,要推进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面,并作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协调,不是单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全产业协同走出去,并做好保险、金融、标准、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周孝信则强调,应该用互联网思维审视和改造传统电力系统,实现多能源互联互通,增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的支持。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能源 全球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