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生态治理大凌河 十年治水苦功激活塞外小城生机

   2015-07-22 人民日报2740
核心提示: 辽宁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从2006年确立生态立县开始,借助省政府的凌河治理战略,对102公里的大凌河实行综合治理,数年退田还河、生态封育,由塞外小城变身“塞外水城”。

辽宁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从2006年确立生态立县开始,借助省政府的凌河治理战略,对102公里的大凌河实行综合治理,数年退田还河、生态封育,由塞外小城变身“塞外水城”。

生态治理大凌河 十年治水苦功激活塞外小城生机

盛夏时分,行舟龙源湖上,风景旖旎,让人忘记了这是在十年九旱的辽西大凌河畔。

龙源湖只是大凌河上诸多风景带的一角。十年治水,辽宁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这座年降水量不到500毫米的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由塞外小城变身“塞外水城”。

退田还河,重现生态景观

每逢节假日,有不少游人到“凌河第一湾”游玩。在这里,凌河水借着山势绕过一个大大的S湾,游客们可以感受我国北方最典型的草本沼泽型湿地。山水相映,让人流连忘返。

听说我们要采访凌河生态治理,上窝铺村村干部林春花很兴奋,“过去河道里种的全是庄稼,一刮风黄沙满天。自从3年前开始治理后,封河退耕,现在河宽了,水清了。咱凌河第一湾成了远近有名的景点,来漂流赏景的特别多。”几年来,仅仅凌河第一湾这一处,就治理河道5公里,退耕2000多亩地。

大凌河是辽西人民的母亲河。然而,由于过度耕种开发,加之气候干旱,上游来水较少,喀左县境内的大、小凌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河段重度污染,生态严重退化。“无雨旱灾,有雨涝灾。”大凌河喀左境内的不少河道还被各种农作物霸占着,河水被挤得犹如一条细细瘦小的蚯蚓,垃圾遍地,沿岸群众深受其苦。

大凌河干流源综合治理工程于2011年4月15日开工。如今,修建两岸堤防10公里,修建湖中岛9个,蓄水后,小溪流变成水面超过10000亩的城市湖泊,相当于杭州西湖水面面积,县城及周边居民人均占有水面达55平方米。

大凌河干流源综合治理工程是整个凌河治理的典型。喀左县县委书记、县长吕树江说:“2006年确立生态立县,至今近10年。2011年以来,借助省政府的凌河治理战略,喀左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对102公里的大凌河实行综合治理。”数年退田还河、生态封育,102公里的大凌河沿岸呈现出绿树成荫、山花烂漫的生态凌河景观。

“看到湖对面的青山了吗?”吕树江指着龙源湖对面一片绿油油的树林,“东山原来是光秃秃的荒山。喀左县坚持10余年种树30万株,一棵树要浇差不多10遍水才能活。”

沿河规划建新城,生态长廊惠及15乡镇

今年40多岁的江苏宜兴人蒋建峰,是一位紫砂壶国家工艺美术师,每天傍晚,他都会来到大凌河寻求灵感,“真的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干旱地区,能有如此漂亮的一座水城。”

4年来,喀左县实施南哨生态蓄水工程、大凌河干流源综合治理工程、利州河综合治理工程、大凌河第一湾生态示范一期工程等6项重点工程。大凌河干流源与上游南支湿地森林公园相连,下游与凌河第一湾生态封育区、水泉鸽子洞水利枢纽工程串连,形成了“珍珠项链相串”的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惠及15个乡镇。“2013年,凌河第一湾漂流开始,喀左县第一次有了旅游门票收入。”喀左县政府负责人说。

喀左县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水,经人工湿地进一步降解。治理有效改善了凌河水质,主干流喀左段两个断面的监测点水质均达到三类以上水质标准。

同时,喀左采取招标办法,规范河道采砂行为,要求各砂场对采砂后的沙坑进行回填,恢复原貌,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控了洪涝灾害,保护了沿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实施大凌河干支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30公里,建成大小橡胶坝14座,扩大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增加建设用地8000亩。在此基础上,喀左沿河推进新城区建设,起步区6平方公里,已完成52个项目。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