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陕西上半年关中地区PM2.5下降42.9%

2015-08-27    来源:陕西日报
0
[ 导读 ]:这几天的陕西西安,天高云淡,蓝天如洗。“今年西安的蓝天可真多,太美了,比我去海边看到的天空还要蓝。”刚参加工作的小李常常在微信朋友圈晒古城蓝天,分享自己的美好心情。

这几天的陕西西安,天高云淡,蓝天如洗。“今年西安的蓝天可真多,太美了,比我去海边看到的天空还要蓝。”刚参加工作的小李常常在微信朋友圈晒古城蓝天,分享自己的美好心情。

蓝天下的古城西安

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关中地区PM2.5(细颗粒物)浓度大幅下降,同比平均下降42.9%。从全国来看,74个重点城市同比平均下降17.1%,京津冀下降22%,长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

数字的对比,客观反映了陕西省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程度,成绩鼓舞人心;数字的背后,是党政同责、创新机制、重点突破、全民参与等举措的有效实施,成绩来之不易。

党政同责,打准治污“七寸”

“看,屏幕上那条线就是渣土车运输中所行驶的线路。”8月的一天,坐在宝鸡市交警支队特勤大队内的大屏幕前,执法人员就能看清全市600多辆渣土车的运输情况,这要归功于安装在这些车辆上的GPS定位系统。

安装GPS后,渣土车从工地出发到指定卸土点,全程全部纳入监控范围。这样一来,渣土车违法行驶、抛撒及违规倾倒等现象大幅减少。据了解,一辆渣土车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于400辆小轿车,严管渣土车后,宝鸡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上半年PM2.5下降51.6%,为全省之首。

严管渣土车是陕西省落实环保党政同责的一个缩影。8月,中办国办发布《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确定了“党政同责”的环境损害事件问责原则,并明确提出“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此举被认为将环保上升到与安全生产同样重要的高度,打准了治污的“七寸”。

事实上,陕西省自2013年就在大气治理领域实施“党政同责”。两年来,省委每年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出席,研究部署当年和冬季治污降霾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规格和频率之高走在全国前列。省政府每年制定出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年度工作方案,与经济发展同步安排、考核,并将雾霾治理考核指标由原来的3分调整为8分,生态环保分值由12分增加到25分。全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推进、上下协同”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此外,陕西省还出台了《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改革方案》,各级各部门在实践中形成“行政推动、预警预报、依法监管、政策激励、会商应对、联防联控、公众参与和督查考核”机制。比如在上述事例中,宝鸡市整合执法、交警、环保等部门职责,在市交警支队成立30个人的特勤大队专管渣土车,在刀下见菜的同时也实现了治污降霾由阶段性向常态化的初步转变。

减煤为主,再打“组合拳”

西郊热电厂承担着西安市1020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由于建设较早、设施陈旧,二氧化硫排放约占全市总量的25%。去年底,西郊热电厂实施了环保改造工程,将热一期锅炉燃煤锅炉拆除改为天然气锅炉,并对二期锅炉进行提标改造。

据估算,此举削减了西安市五分之一的污染物,至此,困扰西安市大气污染多年的难点问题得到根治。

今年以来,陕西省继续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举措,为治污降霾“添薪加柴”,同时,还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就是其中一例。

今年1月1日零时至3月15日,陕西省对关中地区水泥企业实施有计划地错峰生产,这是继新疆、东北实施冬季错峰生产的第三个地区。在两个多月的“错峰”中,共减少熟料生产1000万吨,减少使用原煤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约750万吨。

尧柏水泥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举措不仅将有效减少污染排放,还降低了企业产品库存、化解了部分产能,可谓一举两得。

自陕西省实施“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以来,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8.1亿元,拆除燃煤锅炉3713台12435蒸吨,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27.6万辆。去年,又全面供应国Ⅴ汽、柴油,较国家油品升级要求提前了三年。这场集中力量、持续开展的“攻坚战”,把有限的资源用到了最急需的地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民参与,从“晒蓝天”到“护蓝天”

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能否形成常态?省环保厅副厅长郝彦伟告诉记者,“除了政府、企业,防治大气环境污染还得全民参与。”

相比微信里的“晒蓝天”,“护蓝天”更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眼下,骑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西安街头一景,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绿色骑行中。目前,西安市公共自行车单日平均使用量爆发式增长到21.6万次,最高单车日周转次数达7次,位居国内先进城市行列。据西安市公交总公司介绍,公共自行车平均日出行距离3-4公里,可节约汽油15.4吨,减少碳排放37.4吨。

与此同时,陕西省还实行了一系列扩大公众参与的机制和办法。比如,出台《环境信息公开实施意见》,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市(区)优良天数排名和主要污染物;出台《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办法》,并通过环保热线和微信微博等,不断畅通群众投诉渠道等。

PM2.5同比下降42.9%,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西省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经济结构调整呈现优化向好的势头。上半年,全省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排放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节能减排进展总体顺利。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陕西省关中地区PM2.5浓度持续保持下降趋势,其中宝鸡下降幅度最大,为38.2%,其次为西安和渭南,均下降36.5%。成绩虽然喜人,但形势依然严峻。上半年国家考核陕西省的10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大气污染复合型特征愈加明显,以西安为例,7月份,西安市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天数为27天,且优良天数同比下降9天,反映出陕西省目前大气治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省环保厅厅长王成文表示,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环境治理形势,绝不能因空气质量稍有改善,就在工作上放松,要切实防自满、防松懈、防反弹,治污降霾工作任重道远,只能加强,不能松懈。

 
关键词: 下降 地区 上半 陕西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