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广东雷州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为何落后?

   2015-09-10 南方农村报 2070
核心提示: 8月20日,雷州市白沙镇郭宅村宝坑嵌旧的垃圾填埋场浓烟滚滚。据雷州市环卫处主任彭春玲介绍,旧垃圾填埋场已经烧了两三个月,起因是附近的村民烧桉树,火苗蔓延到垃圾场,“长期堆积垃圾,产生沼气,着火后不好灭”。

8月20日,雷州市白沙镇郭宅村宝坑嵌旧的垃圾填埋场浓烟滚滚。据雷州市环卫处主任彭春玲介绍,旧垃圾填埋场已经烧了两三个月,起因是附近的村民烧桉树,火苗蔓延到垃圾场,“长期堆积垃圾,产生沼气,着火后不好灭”。

但在当地村民看来,情况却是相反的,他们认为是垃圾场自燃祸及旁边的桉树,并向政府提出赔偿要求。“以前垃圾场就经常烧起来,遇到西风,整个村子全是烧焦的味道。”村民郭宝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雷州市公用事业局局长陈武森坦言,旧垃圾场以前因盖土不及时,确实偶尔会自燃。

事实上,自从2013年以来,雷州市公用事业局与郭宅村小组签订租地协议,准备在原垃圾填埋场以及旁边一块占地23亩的林地上建设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下称新垃圾处理项目),官方与当地部分村民之间,类似的争执就一直持续不断。村民认为旧的垃圾填埋场污染了当地水源,担心新的垃圾处理项目如果技术不过关,将会加剧污染,因而反对新项目上马。

按照官方说法,目前已经有91%以上的村民同意建设,但雷州市新垃圾处理项目迟迟未动工,雷州市市长因此多次被上级领导约谈,要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截至今年6月,广东省69个县(市、区)(不含从化、增城)已有53个建成启用“一县一(垃圾处理)场”,初步建立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3.6%。但仍有16个县垃圾处理场尚未建成,其中9个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分别是:潮阳区、潮南区、连平县、雷州市、遂溪县、连南县、潮安区、饶平县、普宁市。

村民与政府难以达成共识,雷州市所遭遇的问题,或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村民担心垃圾场会污染水源

8月20日,郭宅村60多岁的阿婆李月英和几名村民在树下乘凉。知道南方农村报记者前来了解村里垃圾场相关情况时,她便抱怨起来:“那个垃圾场可把我们害惨了,水都被污染了。村民大多都反对建垃圾场。”

“你看,我们的手脚沾了被污染的水,都烂了。”闻讯赶来的几名村民,伸出手掌、挽起裤管,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展示他们认为被“毒水”腐蚀后留下的疤痕。他们并没有做过鉴定,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手脚上的溃烂是因河水被垃圾渗滤液污染所致,但都将此归罪于旧垃圾填埋场。在村民看来,垃圾填埋场的“祸害”还有时不时的自燃,导致空气中时常弥漫着烧焦的臭味。

旧垃圾填埋场位于郭宅村宝坑嵌,占地92.35亩,是目前雷州市环卫处用于填埋城区生活垃圾的场所。2002年,当时的雷城镇环卫处(现雷州市环卫处)与郭宅村签订租地合同,租用该地填埋垃圾,并于2003年投入使用。“一开始不知道有什么危害,以为把那个大坑填满了,还可以种树,所以没什么意见。”村民郭宝强向记者回忆道,“但随着垃圾越填越多,有时又不及时盖土,臭味飘过来,还时不时起火,村民才开始有意见,也担心垃圾场会污染南渡河水。”

不少村民希望,租地合同到期后,雷州市环卫处能将该地归还村里,不再用作垃圾填埋。然而,2013年10月,眼看合同即将到期,村小组又跟雷州市公用事业局签订新的租地合约,旧垃圾场原址92.35亩地,连同旁边23亩林地将被用于建设新的垃圾处理项目。按照政府的规划,新的垃圾处理项目将采用西安市渭南区生活垃圾分选处理、回收利用的处理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然而,这并没有消除村民的疑虑。“很多村民反对,担心会对南渡河造成更大的污染。”郭宝强说。

部分村民开始在各级部门信访,甚至在公共场所组织签名活动,反对新建垃圾处理项目。村民在信访件中指出,雷州市政府在距离饮用水源——南渡河主流3公里、南渡河支流300米的郭宅村宝坑嵌堆放垃圾,不填埋,现在又要在该垃圾场旁边变本加厉新建垃圾处理厂,将严重污染饮用水源和危害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而郭宅村宝坑嵌属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省环保厅:垃圾场不在水源保护区内

村民的信访获得广东省环保厅乃至环保部的关注。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批示,要求环保部环境监测局立即转请华南环保督查中心会同广东省环保厅查处该案。

广东省环保厅现场检查发现,旧垃圾场距离南渡河主流3.87公里,不在水源保护区内,村民反映的“郭宅村宝坑嵌属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不属实;而村民所说的南渡河支流汇流口位于南渡河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约1800米处。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湛江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批复》,南渡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仅包括南渡河干流两岸向陆纵深100米范围,未将南渡河支流纳入保护区。

不过,省环保厅指出,旧垃圾填埋场堆放垃圾近百万吨,臭味较大,无防渗漏措施,四周导流沟未设置到位,垃圾渗滤液收集池未封闭、不防渗,渗滤液通过地表径流最终汇入南渡河,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