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分析“十三五”太阳能采暖数千亿元市场

2015-10-20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近年频现的雾霾天气引起了政府与民众的高度重视,城镇与农村生活、生产燃煤是引发雾霾的一大诱因,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大

近年频现的雾霾天气引起了政府与民众的高度重视,城镇与农村生活、生产燃煤是引发雾霾的一大诱因,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要拿出切实措施解决城镇和农村煤炭替代与用能结构调整;2015 年6月30 日,李克强总理代表中国向国际社会公布:根据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 年下降60%~65%。这既是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完成的积极动作,也是中国政府向国内外宣示中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北京冬季奥运申办委员会则承诺,到2022年冬奥会赛期前,PM2.5平均浓度与2012 年相比下降45%左右。

在我国,“三北地区”是强制性采暖区,冬季燃煤采暖成为雾霾的重要成因。我国“十三五”期间太阳能供热、采暖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太阳能将在煤炭替代和用能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笔者综合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各方专家观点,就“十三五”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趋势的主要体现做一分析,以期为读者带来前瞻性的信息。

一、采暖区域南移,市场空间逾千亿元

除传统的冬季采暖强制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外,东部沿海、长江沿岸、西南等诸多省市也是冬冷夏热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需求呈上升趋势。据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调研结果显示,仅河北一省就有1000 万左右农户冬季需要采暖,以每户需要30 平方米集热器测算,仅河北省农户采暖所需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可达3亿平方米之巨,我国三北地区之外的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的冬季也需要采暖,因此太阳能采暖市场广阔就不言而喻了。

二、相关支持政策有望密集出台

根据国家层面及相关省市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十三五”太阳能热利用发展规划起草等工作中已把太阳能采暖、制冷列为主要发展方向,相关省市有望密集出台示范与推广政策。

三、太阳能与多能源互补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试点有望逐步展开

通过重点研究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燃气、热泵、地热、电、生物质能等)有效的结合匹配方式,如太阳能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集成配套产品,特别是集成控制技术、太阳能季节性和跨季节蓄热技术、太阳能与区域热力系统和电力系统联合运行技术等;因此需提高太阳能保证率,开发出性能稳定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能源互补供能系统。

四、太阳能制冷及应用技术研究将加速

1. 研究低温集热器的太阳能制冷技术,加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热水、供暖、制冷联供应用试点数量,积极扩大示范项目范围,积累数据和经验;

2. 研究中温集热器的高效太阳能制冷技术,开发出效率高,成本较低的产品,建设应用示范项目;

3. 研究集热与制冷集成技术,开发出功能适宜,可靠性高的控制装置;

4. 研究集热、制冷、蓄热结合和多能源互补技术。

五、示范项目力度将加大

1. 预计将建设包括规模化的太阳能热利用供热示范项目逾百座。行业专家分析认为“十三五”期间太阳能热利用要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应用产业园区、绿色能源示范县、区建设,在适宜区域建设大型区域供热站数量达到200座,集热面积总量达到400 万平方米,采取在非集中供暖地区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建和在集中供暖地区与既有供暖系统改造等方式,区域供热站的太阳能贡献率要逐步达到30%,系统寿命要逐步提升到20 年。

2. 大采暖区农村建筑太阳能热水、采暖示范项目有望超200 万户。“十三五”期间在全国15 个采暖省份的乡镇效仿推广河北省农村建筑采暖示范项目,全国1 亿农户冬季需要采暖,以2.5%示范比例,建筑总面积为2.5亿平方米。按每户一个采暖季节约标煤4.36 吨测算,全国1 亿农户可替代标煤4.36 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1.3 亿吨,将为改善北方地区空气质量,减弱雾霾,建设美丽乡村,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3. 太阳能全年综合利用的供热、采暖、制冷示范项目有望建设200 个。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应用产业园区、绿色能源示范县、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省、示范城市、示范县等建设,特别是在华东、华中、华南经济较发达的适宜地区,开展太阳能全年综合利用的热水、采暖、制冷示范项目200 个,集热面积总量达到40 万平方米以上。

4. 工农业应用示范项目,总集热面积有望达到2000 万平方米。开展太阳能干燥、工业热水、水产养殖、温室培育和种植,大棚恒温等工农业应用示范项目,集热面积总量可达到2000万平方米。

六、太阳能蓄热、太阳能采暖技术及应用已初获成效,但“十三五”期间尚待加强研究的有六大课题:

1. 开展太阳能蓄热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太阳能蓄热材料和蓄热系统,掌握性能稳定可靠、低成本的短期蓄热和季节蓄热技术。研究开发太阳能蓄热及主被动式采暖系统的集成配套产品,特别是集成控制技术产品;

2. 推进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的提升与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加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热工设计研究,提高太阳能贡献率、集热部件的热效率以及热舒适度;形成针对不同区域的参考图集及配套技术方案;形成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检测方法。开展区域性应用试点;

3. 开展主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提高太阳能保证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4. 开展主被动结合,多能源互补的采暖技术的应用试点;

5. 研究太阳能蓄热与主被动结合的太阳能采暖技术应用;

6. 加强区域供热的技术研究,包括大系统集热、多能源互补、系统集成、控制系统、蓄热、太阳能与区域热力系统联合运行、太阳能和电力系统联合运行等技术。

综上所述,随着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成熟与普及速度的加快,我国“十三五”期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在采暖、制冷应用市场潜力巨大,不计算国外出口市场,仅国内市场空间预计即可达数千亿元之巨,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发挥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 千亿元 市场 太阳能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