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坚持全产业链定位 成为“全球风电第一品牌”——访三一重能副董事长毛中吾先生

2015-10-22    来源:三一重能
0
[ 导读 ]:2008年,三一集团作出了进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领域的重要决定。自此,三一重能在风电行业潜心钻研,砥砺奋进,坚定地在自身所认定的发展模式

2008年,三一集团作出了进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领域的重要决定。自此,三一重能在风电行业潜心钻研,砥砺奋进,坚定地在自身所认定的发展模式上不断探索,不仅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众多可喜成绩,也为三一集团在能源版块的战略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

2014年底,三一重能正式提出成为“全球风电第一品牌”的战略愿景。一时间,三一重能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大家知道,作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知名企业,三一集团在工程机械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那么,在风电行业,三一重能要实现如此宏大的目标,他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5年,在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记者现场采访了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能副董事长毛中吾先生,我们才真正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如果说“研发、制造、服务”是三一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得以高速发展的源动力。那么三一重能所坚持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雄厚的资源整合优势、强大的科研研发团队、全球化的布局和视野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及自身规划的准确把握,正是其提出打造“全球风电第一品牌”的底气来源。

毛中吾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一、坚持全产业链定位,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记者:请您谈一下全产业链指的是什么?它又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毛总:全产业链从狭义来讲,是主要的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批量自制,如增速机,叶片,电机,变流器等。从广义上说,就是风电业务从设计、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参与和管控,当然也包括了金融服务,这是真正的全产业链。

“国内唯一一家全产业链的整机制造商”一直是三一重能秉承的市场定位。这一模式在集成和协同研发以及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拥有突出的优势,是三一重能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几年的积淀,国产风电机组的技术研发能力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缓慢的技术进步也只是集中在不断加大容量和持续细分功能这两个方向,真正能称为“颠覆性革新”的技术变化并没有出现。只有全产业链才能够让风电行业有真正的颠覆性创新和突破性发展。当然,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平台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及人力。只有企业具有强大的实力、雄厚的资金才适合做“全产业链”。三一重能之所以投入重金到全产业链建设中,一方面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完全具备全产业链的能力,同时也充分说明三一重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勇于担当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对我们放心并坚定的支持我们。

记者:三一重能的业务不但包括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还包括风电场的开发运营,目前三一重能也在建设自营风场,这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毛总:首先,我们正集全集团之力,力争把三一重能打造成集团三大核心版块之一,即能源版块,那么自营风场就是我们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保障之一。我们提供的是全产业链的服务,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能力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三一重能不仅仅是装备提供商,我们要实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领域运营的一体化。同时,三一重能正全力推进风电技术的“十大创新”项目,我们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可以在自营风场进行试验;

需要向大家特别介绍的是,我们在湖南宁乡的自建风场,将全部使用我们的新技术,在11月份就可以吊装完成,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将使得整个风电场总造价将降低10%。同时,我们还有三个风场在建。等这些风场并网发电,运行稳定后,我们将向全国推广。

记者:当前中国民营风电发展迅速,您对于民营风电企业进入风电行业有何看法,这对于三一重能而言有什么意义?

毛总:大家知道,随着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风电项目审批权的下放,民营风电发展十分迅速。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民营企业的装机规模已经超过地方国企,且装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在“十二五”最后一批核准的名单里,地方国营和民营占30%,而在以前央企占到90%以上。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风电行业的特殊性,无论是风电设备制造还是风场建设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国有电力企业凭借良好的政府背景而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但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不足,未来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很多风电民营企业目前处境比较尴尬。

显然,民营风电企业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而我们可以为地方新能源企业提供融资,这样就可以帮助地方民营风电启动资金、整个建设资金不足的来帮助他们,甚至共同参与运营。这样整个民营风电就会蓬勃发展起来,这是一股相当大的力量,我们认为这就是巨大的机会。

二、整合集团平台优势,继续深耕技术创新

记者:研发能力作为三一重能的核心优势之一,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毛总:在研发创新能力方面,三一重能不仅拥有行业内首个超级计算机中心,同时还拥有院士级技术专家小组和600多人的专业研发团队。研发团队中不仅有一流的风电技术专家,同时还集合了来自工程机械行业的液压、机械、控制、材料等领域的顶尖人才,实现了工程机械核心技术与能源装备的完美融合。目前三一重能已获得授权专利296件,其中发明专利138件,是国内风电制造企业中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三一重能将充分利用集团分布在美国、德国、印度、巴西的四大研发制造基地和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平台优势,不断深耕技术创新,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记者:三一重能目前对于低风速、高原型的风电机组三一重能有没有技术改进?

毛总:低风速、高原型这些技术不是革命性的创新,只是在局部实用性的改进,在低风速方面我们致力于发展体型大、高长度的叶片,我们已经在研发最长的叶片,现在我们的主力机型是2WM,将来会是2.5-3WM,逐步成为主力机型,尤其是在低风速地区,明年我们的3WM会下线。我们对于低风速,我们现在集中在5米左右,做到5.5米左右国内还有可以利用的巨大资源。

三、聚焦海外重点市场,坚持走国际化道路

记者:可否和我们分享一下三一重能国际化的最新进展和总体规划?

毛总:一个民族的三一,首先必须是一个全球化的三一。三一重能把国际化置于关系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此,我们制定了“双聚焦”战略,主要聚焦印度、美国、北美、南美、非洲、东南亚等主要市场。到2020年,三一重能国际市场的销售额要占到整个销售额的四分之一,预计将达100亿元。我们充分利用集团分布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四大研发和制造基地和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渠道资源,在国际化的征程中取得了众多可喜的成绩,包括美国、埃塞俄比亚等。目前,除了埃塞俄比亚的三期风场,我们所服务的风场基本都投产了。埃塞俄比亚的三期风场今年可以投产,我们提供了设备和服务。

我们也想通过以技术、投资换市场的手段积极地走出去,包括在埃塞俄比亚,我们将和中电海外一起投资一个产业园。另外,我们和国家电投一起走进南非。

特别报道:10月14日,由三一集团发起组织的中国基础设施(能源)工商企业考察团赴印度考察。考察期间,印度总理莫迪和中国驻印度大使乐玉成在新德里会见了考察团。此次考察,三一集团15日向莫迪总理提交了价值3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书,将滚动建设2000兆瓦的风力发电站。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称,“印度绿色能源产业的增长为三一集团推广风能产业提供了巨大机遇,相信有关协议的签署将使三一集团与印度的合作提升到新高度。”

此次考察除了三一集团之外,还包括建设领域内的中国电建、连云港港口集团,新能源领域内的国家电投、特变电工、正泰集团等,投融资领域的中民投、中信证券、中国工商银行等。其中,中国工商银行表示将为三一集团开发印度市场提供15亿美金的专项融资支持。

四、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坚信行业美好未来

记者:如今,中国政府给予了可再生能源大力支持,您对“十三五”期间风电行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预判?

毛总:“十三五”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到“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15%,这就意味着实现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应该是主基调。按照规划,“十三五”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5亿千瓦。因此,风电在新能源里的占比肯定会提高。当然,风电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比如并网消纳、补贴资金、风电成本等客观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包括政府、企业等多方的积极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值得欣喜的是,这些情况都正在得到改善,比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的承诺,包括一些列政策的出台,以及27条特高压线路的承建,将有效缓解弃风限电现象。总体来讲,我们对于风电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我们马上将迎来“十三五”规划的起始年,那三一重能的五年规划又是怎样的呢?

毛总:目前,从规模上来讲,三一重能在风电行业还是一个追赶者的角色,但是我们的上升势头非常明显,2016年我们应该可以进入行业前五名,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位于第一集团,打造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品牌,成为世界一流的风电企业。未来五年内,我们要把能源板块打造成三一集团的三大核心板块之一,另外两块分别是工程机械板块和金融板块。而且,不仅仅在国内,在国际市场我们也要和国际巨头竞争,为中华民族贡献一个世界级的民族品牌。

记者:现在海上风电发展困难重重。那三一重能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怎样的考虑?

毛总:三一重能专注于风电装备,而海上风电是我们下一步研发的重点。

三一重能海上8MW的风机在2016年可以下线试装,包括海上的施工装备,我们都已经做了集中研发。目前海上施工装备已经进行集中研发,在技术方面将进行革命性的创新,大大减少施工吊装时间和费用。在低风速地区,我们创造性地使用两节叶片,这个我们已经在研发了,最长的叶片,我们也在研发。目前我们海上风电的主力机型是2.5MW的,未来3MW的机型将逐步成为主力机型。明年,三一重能3MW的海上风机就可以下线了。

 
关键词: 全球 全产业链 定位 坚持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