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江西新余生活垃圾处理进入焚烧发电时代 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2015-10-23 新余新闻网2970
核心提示:20日凌晨4时,天还没亮,珠珊镇安前村周围的市生活垃圾发电厂已亮起了点点灯光。门口,夺目标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颗粒物、氯化氢、二氧化硫

20日凌晨4时,天还没亮,珠珊镇安前村周围的市生活垃圾发电厂已亮起了点点灯光。门口,夺目标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颗粒物、氯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各种指标的在线监测及时数据。一辆满载城市生活垃圾的垃圾运输车驶入厂区,将整车垃圾倒入垃圾池内。这是市生活垃圾发电厂完工后出场的第一辆垃圾车。它的顺利出场,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点火发电近在眼前。

在今年年初的当局事情报告中,我市将创建和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这一事情纳入30件民生实事之一。那么,生活垃圾点火发电如何“吞废吐宝”?和传统填埋处理有何区别?点火发电后的产品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在垃圾出场首日,记者来到市生活垃圾发电厂举行实地探访。

“一进四出” 让垃圾“来有影去无踪”

20日,恰是垃圾出场的第一天,市生活垃圾发电项目运营方——新余永清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员工陈小秋正在对垃圾吊车举行操控。眼前是能容纳5000吨生活垃圾的全封锁垃圾池,看着垃圾车将垃圾倒入池内,陈小秋推动垃圾吊车操作台上的“换挡杆”,像“爪子”一样的抓斗便将垃圾“抓”到池内的发酵区举行发酵。陈小秋告诉记者,抓斗每次能抓5吨垃圾,经过5~7天的发酵后,生活垃圾的水分(垃圾渗滤液)进入渗滤液处理站,而“干货”则“抓”入其“消化体系”——点火炉举行发电。

“采用‘一进四出’的处理体例,让垃圾来有影去无踪。”谈到该工艺,新余永清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发电项目部项目司理冯桂良说,该公司已把握完备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治理手艺和设备制造能力,是国内屈指可数的自主研发、出产垃圾点火炉的企业。经过发电厂内部各项工艺,发电后产生的烟气得以净化,原先的废水(垃圾渗滤液)成为循环使用的“达标水”,而产生的废渣磨成粉后成为水泥原材料,制成用于铺设人行道的砖,剩下无法循环使用的飞灰则经过固化封存后举行无害化填埋。

水能浇灌、渣能制砖,烟气可达“史上最严”环保尺度

那么,“四出”后的产品有污染吗?对此,冯桂良向记者一一解答: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可到达《污水综合排放尺度》中的一级排放尺度,“绿化、浇灌、清理道路完全没有问题。”而经过脱硫、过滤等“关口”拦截的烟气,其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均可到达被称为我国“史上最严”环保尺度——《生活垃圾点火污染控制尺度》(GB18485-2014)排放要求,其中市民谈之色变的致癌物——二■英类排放限值为国际上最严格的0.1ngTEQ/ m3,与欧盟尺度一致,是同量垃圾露天点火或在填埋场自燃排放的几千分之一。因含有重金属无法举行循环使用的飞灰,仅占总容量的3%,通过螯合剂被牢牢“锁住”后举行填埋处理,“锁住”后的飞灰不溶水、不挥发,不会渗入土壤,不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别的,市民可以通过厂区电子显示屏和环保网站在线监督垃圾点火处理的颗粒物、氯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各种指标的24小时监测及时数据。同时厂区还接受公益董事、村民驻厂方代表的第三方监督。

“吞废吐宝”, 从占据土地资本到资本化使用

“吃”进垃圾,“吐”出燃料,一旦点火发电,市生活垃圾发电厂的“饭量”有多大,够“吃饱”吗?记者了解到,我市天天生活垃圾收集量450吨,按750吨/日的垃圾处理能力,能满足我市将来10~15年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保守估计年发电量6800万度,相当于约4万户新余住民一年的用电量。

“与填埋比拟,点火发电最大的利益是‘减容减量’。”冯桂良告诉记者,经过点火发电后的垃圾废弃物,其重量减少80%,容量减少90%左右。记者了解到,我市天天垃圾转运量996.4吨,按照原先填埋的体例处理,一吨垃圾必要2m3的空间来计算,仅一天的垃圾就必要将近2000 m3的空间填埋。在生活垃圾点火发电项目上马后,只有3%的飞灰必要填埋,所需空间不到30 m3,不仅大大减少了土地资本的占据,也制止了由填埋而产生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如斯范围和尺度的垃圾点火发电厂,别的城市用了7年,而新余仅用两年多的时候建成,显示了新余当局治理 ‘垃圾围城’的决心。”冯桂良说,正因为新余市民对垃圾治理的急迫需求,让全市各方伶俐、力量集中起来一股作气破解难题,确保项目顺利上马。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