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寄语中国机器人:多一些思考实践 少一些喧闹阔论

   2015-10-26 雷锋网1990
核心提示:2015年被称为机器人的元年,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都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无论是习大大工业4.0的机器人革命还是李总理的万众创新,都极

2015年被称为机器人的元年,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都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无论是习大大工业4.0的“机器人革命”还是李总理的“万众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机器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客加入其中。那么,中国机器人的现状到底如何?近日,记者参加了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机器人行业分享活动,会上几位嘉宾主要围绕了工业机器人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以及机会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近年来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早在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6.4%%,中国增势最为迅猛,达55%,年销售5.65万台左右。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高速已经引起了外媒的注意,并称两年后中国工厂的机器人运作数量将超过任何其它的国家。而这就可以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水平也超越了所有国家吗?当然不是,中国的机器人总体数量并不小,不过中国的人口众多,平均下来,中国的机器人覆盖率还是很低。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副所长李进科表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与世界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且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

工业机器人四大核心零部件还需加强!

(1)机器人控制器缺失基础性研究:1、动力学,伺服振动抑制技术;2、传感器和应用工艺的结合。品牌:KEBA、固高、卡诺普、新代、宝元等。

(2)伺服系统分析缺失基础性研究:1、绝对值编码器技术;2、高端电机的制造技术;3、性能指标的实用性验证经验。核心品牌:安川、山洋、松下、汇川、埃斯顿、清能德创。

(3)控制器在国外机器人企业如ABB、KUKA、安川、Fanuc等几乎都是自己研发控制器,包括一些小企业也要自己掌握控制方面的开发技术。由于控制器和机械结构、动力学模型、运动模式等有着紧密的关系,自己研发可以打造自己设备的独特优势;

中国机器人企业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品牌基础薄弱:中国机器人缺乏大型支柱企业,更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

核心零部件研发滞后:核心零部件缺乏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及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行业巨头所垄断

低端产能过剩:盲目扩张生产能力,生产出来的机器人产品只能聚集在中低端应用领域进行价格竞争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的最大优势是成本低,如今这唯一的优势也在慢慢消减。

留给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机会

目前,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库卡、安川电视、发那科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约80%的市场份额,无一例外都是外资企业。李进科表示未来两到三年机器人企业将有一个洗牌的过程,2014年开始国外巨头企业掀起降价潮,库卡、安川、ABB等企业将出口至中国的机器人产品价格调低了20%左右,外部的压力降进一步加速行业整合洗牌提前到来。

而留给国产机器人的机会是在下一个刘易斯拐点来临的时候,做好弯道超车的准备。

“国产机器人可选择系统集成和非标机器人制造之路,利润空间巨大。”李进科表示。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