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这样看待国际水务市场的技术战略

2015-11-25    来源:宇墨
0
[ 导读 ]:1清洁技术的兴起投资者的推动:从世界范围来看,清洁技术的诞生地和诞生时间分别是美国硅谷和2003年,当时互联网泡沫破裂,忙于另寻他途的VC投

1清洁技术的兴起

投资者的推动:从世界范围来看,清洁技术的诞生地和诞生时间分别是美国硅谷和2003年,当时互联网泡沫破裂,忙于另寻他途的VC投资者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清洁技术,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在此后直到2008年的时间里,这个领域倍受资本青睐,而且有关资产的估值不断走高,于是信心进一步增强的投资者开始探索清洁技术的其他领域,特别是水处理技术。

各国政府的支持:在人们眼中,芬兰、丹麦、荷兰等国家都已经被贴上了清洁技术的标签,并成为这些国家政府和人民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值得骄傲的资本,至于政府们的初衷,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国家形象。除此以外,清洁技术还能对经济形势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比如在雷曼兄弟破产的同期,人们却在对清洁技术投资津津乐道。

02清洁技术面临的挑战

投资者的退出:清洁技术投资并不都是大团圆结局,事实上,很多硅谷的投资者在发现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之后,已经萌生退意或者正在退出,比如Kleiner Perkins,本来是最早涉足清洁技术的资本之一,但却在去年退出了这个曾经让它志得意满的领域。目前这种投资者退出的现象还在加剧(只不过由于新入的投资者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总体上仍会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印象)。

全球扩张受阻:跟互联网技术相比,清洁技术的扩张道路要难得多。在这个领域,人们不太可能提出一个全球化的理念并将其复制到世界各地以实现扩张,因为每个国家的环境监管体系各不相同,而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清洁技术(产业)——政府喜欢被贴上“清洁”的标签并不意味着就要容纳国际竞争者,而产业更是会本能地尽力阻止国际竞争者与自己分食。

03水处理技术市场的特征

全球化&碎片化:人体有60%是由水构成,而大脑有70%是由水构成,如此人人共享的资源,理论上应该很容易实现全球化,但事实恰好相反,我们看到的水务市场往往是碎片化的,例如美国大概有50000个供水单位和15000个污水处理单位,要想进入这个市场,就要逐一去跟这些单位打交道,可想而知有多么困难。中国也不例外,或者说更甚于此,想进入的企业要应对形色各异的主管水务的市政部门,攻克各种壁垒,协调各种关系。

制造形态&工程形态:这是水处理技术的两种存在形态。在制造方面,中国绝对是佼佼者,全国各地的大型工厂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和设备并出口到世界各地,迅速赚取大量外汇。但在工程方面,水处理技术是要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提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所以无法像制造业那样集中生产和出口,而是要详细而切实地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问题和需求,这是进口或出口工程形态的水处理技术的前提条件。

低风险&低回报:水处理技术客户的风险容忍度相当低。记得1997年曾发生过一桩疑因奶牛溺死在水库中导致的水污染事件,当时城里的人都得了痢疾,有大约一百人因此丧生,于是有药店特意打出广告,称“我们有止泻药”,因其讽喻意味而上了新闻头条。这是悲剧无疑,但同时也说明每个水处理技术客户在面对新技术时,首先会想到的是其中蕴含的风险,其次才是可能带来的回报,这实在是个大问题。究其原因,运营水务公司的人都受雇于政府,运营目的也并非盈利——反正利润也不会落入他们的口袋,所以不像其他行业那样,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催生新的技术。

04四种改变市场的水处理技术

脱盐技术:根据脱盐市场目前面临的三种挑战,一是要降低能耗,二是要改善预处理以减少膜污染,三是要降低环境影响,客户们感兴趣的技术也可以相应归为三类,一是新型膜技术,比如国中水务投资的丹麦水通道蛋白技术,还有石墨烯薄膜技术等,只不过这些技术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还有数年的路要走,二是可用于预处理的超滤膜和涂层膜等,三是客户急需但却仍是技术空白的低成本的低影响开发式脱盐技术。

浓盐水浓缩技术:目前比较常用的浓盐水浓缩技术是大型蒸发器,但是这种装置需要用到有防腐蚀性能的优质金属,所以造价昂贵,同时又因为原理是高温加热,所以运营费用也不菲,而最最重要的是,采购这种装置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因为整个工艺流程相当混乱而且常常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旦需要返厂维修,所耗费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不可小觑,只要想象一下加拿大人从美国人手中采购这种技术然后又在安装后发现尺寸不合的场景,就知道那是怎样一种遭遇了。基于此,客户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成本更低同时浓缩效果更好的技术,所以正渗透之类的技术才会如此引人注目。

智慧管网技术:这类技术可以在四个方面让人们变得智慧或者聪明,一是聪明的用水计量(水表),可以解决因为水表不够精确而使自来水公司收入降低的问题;二是聪明的漏损管理,可以解决自来水公司因为无法了解问题所在而承担高昂的资产管理成本的问题;三是聪明的管网优化,可以解决自来水公司运营效率低下和能量利用粗放的问题;四是聪明的水质监测,可以解决当前管网技术无法实时管理水质的问题。

污泥管理技术:这是全世界各国都面临的普遍问题,但在中国,恐怕尤为严重,因为在过去十年里,这里飞速兴建了大量污水处理厂,结果就是污泥产生量也飞速增长却无处可去。就这个领域来说,能够应对以下三种挑战的技术最有前景,一是减量化,因为这是污泥管理成本的决定因素;二是资源化,因为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是能耗大户;三是污泥价值最大化,例如磷等化学物质提取,这是一个尚属蓝海但绝对有潜力可挖掘的领域。

05中国的技术战略

机遇:一是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和污泥管理市场增长强劲,而这两者都是十分关键的技术领域;二是绿色技术投资的繁荣期接近尾声,VC正在退出,所以中国企业可以用相对低得多的价格收购标的;三是中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垂直整合案例,这种策略在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格外有用;四是当全球其他国家的水务市场增长缓慢甚至萎靡不振之际,中国市场却依然以日新月异的态势飞速发展。

挑战:一是中国虽然在制造形态的技术方面有着多数国家难以匹敌的优势,但要想涉足国际市场,特别是工程形态的技术市场,还是要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在这方面,中国仍显劣势;二是中国水务资产的泡沫已经显而易见,相信到了一定时期,也会出现泡沫破裂的现象;三是政府政策和规划对某些市场形成了制约,比如享有优先权的南水北调项目,实际上制约了海水淡化市场的发展。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