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气候变化大会的艰辛之路

2015-12-16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寄予了全球人的希望,这次大会关乎的不是资金、各国地位等问题,而是全球每一个人生命的未来。大会终于不负众望,于法国当地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寄予了全球人的希望,这次大会关乎的不是资金、各国地位等问题,而是全球每一个人生命的未来。大会终于不负众望,于法国当地时间12月12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21届缔约方会议和 《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会议成果和《巴黎协议》。

细数历年具有代表性的缔约方大会,堪称一部血泪史。

首次缔约方大会在1995年3月28日柏林举行,之后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1997年在日本举行的第3次缔约方大会,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而在2000年的第6次的缔约方大会,出现了异样声音。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要降低减排指标,使得休会并延期。2007年12月的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的问题。最后大会通过了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有关协议。2008年7月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八国集团领导人声明,八国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也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决议书被认为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但是大会遗留了诸多问题,如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不明确,资金问题没有完全落实等。

之后的缔约方大会也一直没有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全球气候的继续恶化,2015年的巴黎大会看似是不得不对气候做一个决断的大会。这次大会虽过程也不顺利,好在最后终于达成《巴黎协议》。

协议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目标为控制气温上升,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以内,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本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各方以国家自主贡献行动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规定发达国家2020年后须为协助发展中国家在减缓和适应两方面提供每年不少于1000亿美元资金资源。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

这次大会的结果也被海外媒体评论称,21世纪很可能会结束化石能源的使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气候经济将要踏上征程。

 
关键词: 大会 变化 气候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