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低碳经济下炼化产业如何转型

2015-12-28    来源:油气经纬
0
[ 导读 ]:巴黎大会最终达成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全球低碳经济开启新篇章。在低碳发展进程中,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四低趋势,影响着能源消

巴黎大会最终达成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全球低碳经济开启新篇章。在低碳发展进程中,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四低”趋势,影响着能源消费和能源价格。各国都在制定更加严格的车辆燃油排放效率目标,以减少对油品消费的依赖。这种大背景下,炼油工业路在何方?

在日前由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举办的“首届炼油化工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未来我国炼化行业应着力满足运输燃料以及化工原料需求,努力实现原油资源优化、装置结构优化、工艺与产品清洁化,追求更高轻油收率,做好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争取资源和资产效益最大化。

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党委书记 连建家 介绍,此次研讨会旨在开展低油价下炼油化工发展战略研讨,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炼化产业将面临低油价、产能过剩、需求增长放缓和安全环保日益严格的新常态,炼化产业需要以新的思维模式谋划今后发展。

面对低碳发展趋势,炼化产业充满挑战

近期国际油价再次下滑,美国WTI原油与英国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已徘徊在36美元/桶左右。“低原油价格有利于增大炼油企业的获利空间,对于一体化企业,炼化业务正成为赢利重点。加强炼化发展战略研究、炼化技术趋势跟踪以及炼化产业市场分析,将对服务集团决策产生重要作用。”中国石油经研院副院长 吕建中 告诉记者。

据研讨会主办方中国石油经研院专家、高级工程师 王祖纲 博士介绍,近年来推动我国炼化行业水平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是节能、环保的迫切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欧盟、日本和美国一直在立法管制汽车排放,在燃油效率和燃油质量等方面走在前列,他们的排放标准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其他国家。据中国石化经研院首席专家 张国生 介绍,欧6标准已于2014年9月1日在欧盟生效,亚太、欧洲、拉美以及前苏联一些国家都计划在未来5年引入欧3至欧6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些变化将促使油品迎来进一步质量升级。

同时,机动车燃油效率方面的进步也会促使油品消费量的减少。近年来,各国相继制定2015到2021年间更加严格的车辆燃油效率目标,按照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和2020年平均油耗将分别降至6.9升和5升/百公里,2025年将降至4升/百公里。随着技术进步,发动机效率提升,我国炼油能力过剩问题或将更加突出。

王祖纲告诉记者,全球迎来低碳经济时代,在节能、环保的绿色工业革命带动下,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四低”发展趋势,影响着能源消费和能源价格。炼油工业的发展,更要适应这种时代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炼厂还存在单系列规模偏小、流程复杂,产品质量偏低,能耗较高、利润偏低,清洁化生产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中国石油经研院高级工程师 金云 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炼厂222家,合计原油加工能力7.1亿吨/年,占全球15.2%。但平均规模仅为320万吨/年,与世界平均水平718万吨/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相对而言,两大国有石油公司与世界平均水平总体相当。中国石油共26家炼厂,平均规模726万吨/年;中国石化共35家炼厂,平均规模761万吨/年。

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炼油行业发展目标应该是满足运输燃料需求以及化工原料需求,原油资源优化、装置结构优化、工艺与产品清洁化,追求更高轻油收率,做好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争取资源和资产效益最大化。

发挥一体化企业优势,寻求创新发展机遇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发展的共识,在不久前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国家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并非企业创新的全部,但对多数行业的领先企业来说,都将技术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吕建中 告诉记者,对于以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目标的中国石油,创新驱动始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纵向提升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好横向对比,掌控国际同行业务走向,了解技术发展热点。

中国石油经研院高级工程师 杨艳 博士介绍,对比国外大型一体化公司、综合性化工公司以及一些专业化公司的发展战略,特点之一就是以大趋势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重视技术兼顾眼前与长远的创新战略;同时,拥有多层面、国际化、开放式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突出价值驱动、高效多元的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模式。

随着石化市场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中国市场受到国际大公司的垂青,一体化的石油公司越来越靠近新兴市场。2011年,埃克森美孚在中国建立了全球第三大技术中心,为中国和亚洲市场提供产品应用支持。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辛世煊 博士以切身经验告诉大家,与大学以及社会研究力量合作,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这在国外企业是非常普遍的技术研发合作模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的国内标杆式企业,也应借鉴类似做法,有计划、有目标地长期投资开展研究。支持大学研究资源开展长期研究,在成本效益方面是非常合算的。

总结分析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杨艳认为,优秀的一体化石油公司,善于利用上下游一体化优势进行资源优化,利用低成本原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积极贴近市场设立技术中心,开发新产品。综合性化工公司在向高附加值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以获取知识产权,构筑技术壁垒,获取技术价值是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中国企业应借鉴学习这些经验,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创新体系。

顺应发展大势,效益为本提高竞争力

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提高炼化企业经济效益提出建议:

1加快资金回笼,提高“速度效益”

2加强资源优化,提高资源效益。

应鼓励建立原油在线优化系统,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应最大可能获得原油价差效益。

3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效益。

要将经济因素有机地反馈到生产安排中,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4加强装置研究,提升规模效益。

增加炼厂规模,降低复杂程度,是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5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净资产效益。

应淘汰落后资产、低效资产和闲置资产;新增资产的投入,应把控固定资产收益率。

6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

在炼厂加工费构成中,能耗占到50%,节能对企业增效大有好处。

7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综合效益。

企业要做到本质安全,对事故要做到预知和可控。

综合此次研讨会,王祖纲 认为,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大势,传统的炼油与石化工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走规模化、大型化、基地化、集约化、一体化、清洁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清洁燃料,提高资源产出效益,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

 
关键词: 转型 如何 产业 低碳经济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