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外资车企在华垄断普遍 经销商盼国家出手

   2014-07-21 第一财经日报1500
核心提示: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正在对汽车行业的垄断现象进行调查并将重拳出击,多家知名车企的亚太区负责人上周到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接受了反垄断调查,而且执法机构确认一些车企存在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正在对汽车行业的垄断现象进行调查并将重拳出击,多家知名车企的亚太区负责人上周到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接受了反垄断调查,而且执法机构确认一些车企存在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很快将出台有关处罚结果。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涉及垄断的相关企业最高可被处以上年度销售金额的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据我了解,我们并未收到(相关部门的反垄断)约谈(通知)。”日产中国公关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
  而一家德系豪华车品牌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这其中牵扯到国家相关法规的调整,根本没法置评,只能等(结果)。”
        发改委严查车企在华垄断
   “我现在并未听到这方面的消息,也并不知情。”福特中国公共事务李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其余跨国车企对上述消息或保持沉默,或不予置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发改委确实在对部分车企进行反垄断调查。不过其并未透露相关涉事企业以及处罚力度。只是隐晦地表示:“相关的执行细则在《反垄断法》中都有规定。而发改委将有权根据上述法规,确定具体的处罚细则。”
在以罗磊为代表的业内人士看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处罚显得“极为必要”。“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当下车企的垄断行为已经是行业普遍现象。”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在他看来,目前整车厂商利用权力,对经销商进行区域限价,并对售后领域的零配件采购以及流通进行限制,都是十分突出的垄断行为,这种行为对消费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都造成侵害。比如在现行的4S体系中,消费者要获得来自于厂商完善的售后服务,就必须选择在4S店进行保养,并选择原厂配件,并承担较社会修理厂或连锁修理店更高的工时费。
“如果上述反垄断行为能得到落实,原厂配件可以在4S体系和社会修理体系中获得自由流转,那无疑将改善市场的竞争环境,加速充分竞争,并促使配件和服务价格下降,最终让消费者受惠。”罗磊认为。
因此,不仅是发改委,早在6月30日,交通部也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表示“鼓励原厂件和‘同质配件’自由在市场流通,并希望建立统一的汽车维修记录,以破除维修配件的渠道垄断现状”。
反垄断应厘清权利和义务
“车企垄断行为的普遍存在,缘于目前国内车市依然是卖方市场。”罗磊表示。从目前来看,虽然国内车市增速有所放缓,但进口车以及豪华车依然保持20%左右的年增速。市场的需求为整车厂商垄断行为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沃土”。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