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信息公开+互动沟通 垃圾焚烧厂终建成

2016-04-20    来源:南方农村报
0
[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重大项目建设引起的邻避效应问题日益突出。所谓邻避效应,是指一些群众因担心部分公共项目建设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重大项目建设引起的“邻避效应”问题日益突出。所谓邻避效应,是指一些群众因担心部分公共项目建设会对身体健康、周边环境等产生负面影响,从“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出发,反对项目建设。

治理邻避问题,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让群众理解支持公共项目建设,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启动1+x报道机制,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南方农村报联合成立采访组,多路记者深入垃圾焚烧发电厂、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重大民生项目一线,调查走访,就不同环节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求解,归纳梳理解决邻避困境的成功经验,推出“求解邻避困境方法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4月9日上午,在距离博罗县湖镇镇新作塘村1.1公里的一片青山绿水处,家长们带着孩子穿梭在花木之间,拍照留念。这里矗立着几座岭南风格的建筑,亭子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很难想象,这竟是光大环保(博罗)垃圾焚烧发电厂所在地。然而,就在4年前,政府公布垃圾焚烧发电厂将选址于此,因邻避效应遭遇当地村民的抵触。

回顾博罗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历程,博罗县环卫局局长黄国雄感慨∶“如果没有信息公开和互动沟通,根本不可能建设起来。”

立项期间充分沟通

博罗县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2012年立项。“全县12个镇,每天共产生垃圾700多吨。”黄国雄告诉记者,随着城乡生活垃圾量逐年上升,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现象日益突出,传统的填埋处理已经捉襟见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但是,如何将信息准确全面传达给公众,消除公众疑虑?黄国雄透露,早在立项前,博罗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考察各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只有技术过硬和企业有责任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顾虑。”

“选址十分关键,涉及全县的垃圾处理,既不能太靠近生活区,又要交通方便,让17个镇的运输距离相对合理。”黄国雄说,博罗一边要求各乡镇积极组织各村意见和建议;一边组织省环保厅、住建厅及第三方科研机构的专家们现场把脉,“尽可能让各方都参与进来,才能综合各方意见。”

“公开透明,没有顾虑。”光大环保能源(博罗)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波认为,博罗前期一系列扎实工作是后期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

干部进村入户释疑

通过综合各方意见,博罗拟定了三个备选地址。虽然前期工作扎实,但这三个备选地址一传出,还是立刻引起了相关地区群众的热议和反对。“担心污染的,趁机反映诉求的,各种情况都有。”黄国雄说,群众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一是对垃圾焚烧技术缺乏信心,怕产生的二噁英、炉渣、污水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二是怕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太靠近水源和群众居住区;三是担忧项目运行后,后续监管难以到位。

为此,博罗成立了10个工作小组,干部进村入户,组织科普活动,讲科学,讲道理,理性引导不少群众走出误区。对于小部分仍不理解,甚至聚集的群众,工作组尽最大努力进行劝导,且承诺“环评通不过,坚决不建”。即使这样,事情也没有一帆风顺。2013年10月,博罗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入环评公示阶段。公告显示,项目拟选址博罗县湖镇镇新作塘村。该村有3000多村民,项目距离居住区约1.1公里。尽管此前做了大量工作,但公示一出,还是引起了村民的反对。

事实上,这也是其他地方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沟通不足,原本用于消除群众疑虑的环评公示,反倒成了公众疑虑最多的环节。“村民有情绪很正常,因为他们此前接触的,大部分是垃圾焚烧的负面信息。”湖镇镇人大副主席黄畅森告诉记者。

组织村民外出考察消除疑虑

“亲眼看最有说服力!”黄畅森告诉记者,为了应对环评阶段村民的反对,博罗分批组织村民到常州、江阴等已建成运行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参观考察,让他们客观了解该项目的安全性。

“你去,不一定要同意,只要客观说出你看到的就好。”面对情绪抵触的村民,黄畅森一次次耐心劝导。最终,他组织8次、共500多人次村民外出考察。

村民汪志添就是其中之一。“说实话,刚开始缺乏了解,肯定反对,毕竟全县垃圾都运往这里。”汪志添说,他参观了两次,发现人家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距离居住区更近,又确实没有臭味。为此,汪还建议自家兄弟也去参观。

期间,环评单位通过惠州市政府网站、博罗县政府信息网等,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第二次环评公示,报告书简本还被放在评价范围内行政村村委会,给周边居民查阅。黄国雄还通过媒体,对公众关注的选址、建设单位、环境污染、二噁英等核心问题,进行公开回应。

在邱波看来,政府在民生项目中,只立足于说服公众项目“无害、必须建”是不够的,还应该引导群众认识到“安全、有何益”。同时,要直面项目建成后对周边群众造成的影响,“要通过沟通,把解决群众的民生和发展问题相结合。”

为此,博罗通过工作组挨家挨户沟通,全面掌握村民的意见和诉求,并积极回应,切实部署解决了全村饮用水安全、村民就业、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常监管等问题。一系列有效的沟通举措,群众的现实问题获得切实解决,使不少人的态度悄然改变,从恐惧到接受,从接受到支持。最终,博罗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5年点火运行。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