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英国在能源转型中需实现技术突破、供应链韧性与国际合作,这些正成为英国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中国新能源产业实力在全球有目共睹,未来两国或迎来合作新机遇。
近日,英国政府发布《清洁能源产业部门计划》,提出到2035年实现清洁能源年度投资翻番,并将推动风电、氢能、核能、碳捕集与封存(CCS)、热泵等关键技术发展,力争将英国打造为“清洁能源超级大国”。
据了解,该计划是《英国现代产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英国实现2030年净零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英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一环,标志着英国在能源转型进程中迈出新步伐。不过,该计划在政策落地、产业链构建、能源安全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英国在能源转型中需实现技术突破、供应链韧性与国际合作,这些正成为英国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中国新能源产业实力在全球有目共睹,未来两国或迎来合作新机遇。
英国加码打造 “清洁能源超级大国”
英国驻华大使馆能源、基建与交通商务参赞沈洁思(Jessica Shuck)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现代产业战略》(2025)的出台正值关键时刻。“全球正经历快速的技术变革,气候危机的紧迫性也要求我们采取大胆行动。该战略为提升生产力、吸引投资、确保英国在清洁能源及未来产业中的领导地位提供了长期框架。该战略重点支持英国具备优势且有快速增长潜力的八大产业,其中清洁能源产业是核心领域之一。”
沈洁思认为,英国拥有诸多优势,但一直缺乏抓住新机遇所需的活力,企业也需要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全球贸易环境日益不可预测,供应链变得脆弱,各国应在保障安全和发展战略性产业方面更加积极主动。
据了解,近年来,英国政府一直重点关注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其认为,践行雄心勃勃的能源和气候目标,不仅可以让英国成为“清洁能源超级大国”,还将减少民众在能源花费上的压力,创造就业机会。预计到2030年,英国民众将用上更便宜的零碳电力,同时拥有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还成立了一家新的国有公司——大英能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英国能源安全与净零部,将获得83亿英镑的资金支持,负责投资英国各地的清洁能源项目。据悉,大英能源公司目前已经公布了一些投资项目,预计今年年内将公布完整的业务计划。
能源结构显著优化 天然气依赖仍是挑战
近年来,英国能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非水)在英国能源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0.8%、1.2%、34.3%、14.3%、1.8%、45.4%。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快速部署,已经成为英国总份额最高的能源类型。
然而,为实现“到2030年清洁电力占比达到95%”的目标,英国需要完全消除所有化石燃料,特别是天然气,这些燃料仍然占该国总发电量的1/3以上。过去几十年来,天然气助力英国减少了煤炭和石油的应用,但未来需要其他绿色能源取代天然气。
《清洁能源产业部门计划》提出,到2030年,英国陆上风电装机翻一番、海上风电装机翻四番、太阳能装机翻三番,力图在有限时间内实现英国能源系统深度低碳化。
不过,即使英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满足需求,还需要建设备用设施,其受天气影响巨大,必须要解决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问题,如果没有核能、氢能源或储能等灵活调节电源填补这一空白,英国就无法舍弃天然气。
目前,英国政府的策略是维持天然气发电站作为调节电源,以保证能源供应安全。欧洲信息服务平台GIS评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化石燃料对于英国保证能源可靠供应仍至关重要。
新能源项目推进缓慢 能源转型需破解落地难题
伍德麦肯兹能源转型高级研究分析师林赛·恩特威斯特认为,英国政府计划使英国成为“清洁能源超级大国”,然而,雄心勃勃的目标与现实之间差距明显。
近日,英国相关官方气候顾问表示,到2030年,英国的减排量可能无法达到要求的2/3,这主要是因为高电成本正在阻碍家庭、企业和公共部门供暖和交通的电气化进程。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虽然英国化石能源占比确实在下降,但清洁能源项目并没有以同样的速度顶替它们的位置,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停滞不前。“可能为下岗的化石燃料工人提供就业机会的项目正面临一再拖延和不堪的财务状况。这不仅可能给英国就业带来重大麻烦,也将给英国的能源安全带来重大麻烦。”
沈洁思直言,英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明显进展,目前超过50%的电力来自低碳能源,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电网基础设施亟需升级、规划审批流程较慢、制造业和技术劳动力方面的供应链也存在瓶颈。“我们正在积极应对这些问题。”
近期,英国能源供应商OVO发布了一个气候转型计划并表示,如果不改变政策,将阻碍英国实现净零目标的进程。“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呼吁政府进行适当改革。”除了成本和经济激励之外,OVO发布的计划还呼吁加强行业合作,以增加英国的热泵安装。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承诺,未来25年投资近220亿英镑用于CCS技术、储能、氢能源等产业的建设和升级。
中英清洁能源互补性强 供应链技术合作潜力大
面对能源转型任务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沈洁思认为,要充分发挥英国特有优势,抢抓机遇。“英国在海上风电领域表现优异,在欧洲范围内海上风电部署量最高。英国在氢能和碳捕集等领域拥有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同时具备稳定的监管环境。我们还拥有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技术娴熟的能源人才队伍。此外,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也有助于绿色金融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大规模动员资本。”沈洁思向记者表示,“我们正在探索‘市场需求保障机制’,并与产业界合作制定行业增长计划,增强本土供应链的韧性,培养所需的技术人才队伍。这些举措旨在释放投资潜力,打造具有韧性的本土清洁能源供应链。”
不过,英国要打造本土产供应链,还需要寻求多元化国际合作。以英国优势产业风电为例,英国并没有随着风电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的扩张而配套其制造业。机舱、叶片、塔台、地基、电缆等是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主要组成部分,英国在这些细分领域内均不具备领先优势,这意味着英国必须依靠进口来部署风电。
而中国作为当前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力量,在风电、光伏、储能、热泵等多个细分领域已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具备强大的装备制造和项目交付能力。特别是在稀土永磁体、电力电子设备、动力电池等关键环节,中国企业具有全球领先优势,能够为以风电为主力的英国实现清洁能源目标提供助力。
沈洁思表示,中国企业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在绿色金融、技术研发及第三方市场开发等领域具有合作潜力。“《英国现代产业战略》强调全球互联,旨在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英国与中国可以携手支持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我们可以将英国在监管、金融和创新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在制造和项目交付方面的能力相结合。这种合作有助于加速全球脱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