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发展大规模集群核电:实现快速替代火电、有效解决雾霾污染问题

   2014-12-26 《能源》2420
核心提示: 在已建或在建核电厂址等社会公众接受度高的地区,集中建设大规模核电区域集群,从而实现快速替代火电、有效解决雾霾污染问题。

在已建或在建核电厂址等社会公众接受度高的地区,集中建设大规模核电区域集群,从而实现快速替代火电、有效解决雾霾污染问题。

一、发展大规模集群核电是应对雾霾天气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据世界银行按平价购买力估算,今年9月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GDP第一,与此同时,消耗了世界一半以上的能源,污染物排放也是世界第一。目前,环境容量已达极限,大气污染几乎饱和。在中国较大区域内,天气无风或风力较小时,雾霾已经成为常态。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其中西太平洋(601099,股吧)区域情况最为严重。雾霾对民众的健康影响是个长期过程,危害巨大,这个状态要尽快改变。今年APEC期间,我国声明二氧化碳排放计划到2030年达到峰值并争取提早实现这一目标。

我国的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年煤消耗量达到40亿吨,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其中电煤占到60%。我国目前的发电装机容量12.66亿千瓦,其中火电达到8.87亿千瓦。火电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巨大,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要解决雾霾问题,必须减少电煤排放,控制排放总量,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核电,大比例替代火电。

我国“十二五”核电发展方针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但目前从总体看,装机规模相比世界平均水平过低。201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2%,即使按照规划2020年运行机组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也只占全国3%左右,而全球平均水平是15%。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出发,预计2030年全国电力装机将达到25-30亿千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伴随能源结构的迅速转变,绿色环保能源将唱主角。要实现2030年的目标,应把核电作为替代化石能源、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选择,作为解决雾霾污染、降低碳排放的利器,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大力发展、加快发展、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达到1亿千瓦规模, 2030年前再新增2-3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的10-15%。后续核电的比例还应进一步提高,达到30%以上,改变我国能源结构,走向绿色发展。这意味着在技术和产业支撑基础上,有一个大规模快速发展的过程。美国、法国、日本等核电大国,都经历了一个约10-20年的核电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已开发了部分沿海核电基地(总装机约1亿千瓦),如按照传统发展思路布局后续项目,必将点多面广,2030年前还需新开发25-30个厂址甚至更多。考虑当前社会公众接受度问题,在沿海另行大量开工新的核电厂址困难极大。一个现实的选择,是在已建或在建核电厂址等社会公众接受度高的地区,集中建设大规模核电区域集群,从而实现快速替代火电、有效解决雾霾污染问题。

二、大规模集群核电的发展方式和步骤

1、以现有的沿海核电基地为基础,在靠近负荷中心、发展条件优越、雾霾问题严重的区域,如华北、华东、华南,布局3-5个核电集群点,每个集群点布置2000-3000万千瓦容量。采用规模化快速实施,2020年达到1亿千瓦规模, 2030年前再新增2亿千瓦装机。这3亿千瓦核电装机,每年对应可替代火电煤炭消耗8-10亿吨。

2、在沿海核电集群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水资源优化、核电空冷、排放优化等技术突破,在内陆适宜地区,布局3-4个核能、风能、太阳能综合清洁能源基地,通过特高压输送,到2030年新增1亿装机。

3、规模化建设集群核电采用符合全球最高安全标准的三代核电技术,通过标准设计、设备标准和批量化制造、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等方式体现规模化效应,提高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建造成本。

三、中国具备发展大规模集群核电的基础条件

1、从技术条件来看,我国确立了以AP1000、CAP1400系列为主的技术路线,满足规模化发展对核电安全的要求。AP1000及我国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是世界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采用非能动安全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固有安全性。现在AP1000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都已经到了尾声,CAP1400重大专项进展顺利,我国已深入掌握非能动压水堆关键技术。虽然AP1000依托项目实施有一定延误,个别设备在研制过程中有滞后,但都不是颠覆性的,完全能够解决,不能因此影响整个核电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后续AP1000、CAP1400机组应加快启动。

2、从产业基础来看,我国三代核电产业化基础已经形成,具备批量化建造和集约化发展的能力。通过提前布局和合理规划,我国在设计、设备制造、工程管理、生产运行等方面具备年开工建设8-10台机组的能力。随着我国工业巨大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将能够满足更大规模核电发展的需要,并且也会带动装备制造业等提升能力水平和产业升级。

3、从电网条件来看,通过特高压电网建设,我国具备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的能力,规模化建设大型核电能源基地,在电力传输上没有任何障碍。

4、从经济性来看,虽然AP1000、CAP1400首批项目的造价略高,但通过标准化设计、设备国产化以及批量化、集约化发展,后续机组造价是能够显著降低的,与其它能源在经济性上也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看,环保效益也应纳入电力经济性的综合评估。世界银行做过评估,到2020年大气污染给我国民众造成的健康危害,将使我国付出超过GDP的13%的经济代价。显而易见,在有效解决环保问题的前提下,付出适当的经济代价是可以接受的。

四、发展大规模集群核电需要突破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发展大规模集群核电,是转变核电发展方式的一个探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各方打破固有的思想藩篱,创新发展思路。

2、技术层面上的突破。对照发展规模化集群核电的技术要求,通过技术手段的突破,解决核电集中布局的安全和环境相关问题。例如:通过掌握非基岩厂址、大型海水冷却塔等技术,结合AP1000、CAP1400系列机组比较宽泛的厂址适应条件,使核电选址更加灵活,实现区域核电规模化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核电机组热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论证,解决外部事件对群堆安全影响问题;通过合理布局和技术创新,探索单一机组事故后对其他机组影响和应急响应等问题。

3、政策法规上的突破。要在保障核安全的基础上,以创新发展的眼光,系统梳理现有核安全相关法规要求,在单个厂址机组容量、温排水标准、区域环保容量等多个方面,逐步做出可行的突破性探索。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