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韩国环境产业:做全球绿色经济的桥梁

2015-03-02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0
[ 导读 ]: 事实上,韩国环境技术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的历史相比时间要短得多。20世纪80年代,韩国才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1980年建立了专门负责环境管理的国家机关——环境厅(1994年改为环境部),并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通过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在短短半个世纪的短暂时间内,由战争贫国成为位居世界第8位贸易规模(2014年上半年为基准)的经济强国,创造了“汉江奇迹”,实现了经济腾飞,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能源消耗型制造业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韩国不仅在本国国内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希望通过绿色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希望自己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桥梁。

近年来,韩国在每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2009年底,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了创建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的倡议。2010年6月,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在首尔正式成立。该研究所是一个由全球思想领袖、专家学者和非政府组织负责人组成的智囊团,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当地政策设计和低碳增长方面的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政府制定适合其国情的绿色发展政策和决策机制。

事实上,韩国环境技术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的历史相比时间要短得多。20世纪80年代,韩国才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1980年建立了专门负责环境管理的国家机关——环境厅(1994年改为环境部),并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解读韩国在短短30多年间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并成功克服环境污染发展之道,不难发现,恰当的政府政策和财政投资的持续扩大,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不懈创新的环境技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以政策引导助推产业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工业化急速发展使得煤炭、石油等使用量激增,到八九十年代初,韩国的环境污染达到了高峰(1980年首尔的总浮游粉尘(TSP)年平均浓度是210?/?)。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981年,韩国政府在大气领域制定了燃料转换政策;1985年,政府在污染较重的行业企业内推行工厂烟囱大气污染远程监视系统;1998年,韩国政府大力推广天然气巴士,并且于1999年2月~2002年1月,韩国政府在水质领域制定了“四大江水系法”(汉江、落东江、锦江、荣山江)进而形成了水质污染总量管理制、水系管理基金设置、水边区域值定等体系化的管理体制。在废弃物领域实施全国国民垃圾分类回收和重量制(1995年),2003年,韩国政府主导建立了生产者责任回收利用体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2008年,韩国政府实施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举措,积极在全国推广废弃物产生、运输、处理全过程实时管理信息系统(Allbaro系统)等。

经过韩国政府30多年的持续努力,韩国的国内环境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3年首尔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改善到了50?/?以下,虽未达到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就算在相当混杂的首尔中心也不需用手掩住鼻子通行。

曾经是代表性的污染河流的洛东江水系中的琴湖江流域,在1984年时的生化需氧量(BOD)浓度达到100㎎/?;如今,通过韩国政府持续的投资与流域管理政策,该流域的BOD浓度于2013年提高到了2.8㎎/?。如此明显的环境改善,除政府实施有效的政府政策监督措施外,另一关键因素就是,相关的环境技术支撑。

伴随工业化的进步,韩国环境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韩国的环境产业销售额从2012年约82兆韩元的规模,到最近5年间呈现了约15%的高增长态势。目前,韩国国内环境相关产业体数量有49913个,从业人员达到29万多名。最近几年,噪音˙振动管理,环境知识˙信息˙监视服务,环境修复与恢复等产业领域的销售额大幅度增加。

韩国的环境企业在解决该国环境问题上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学习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技术,并且将其先进技术成功应用在韩国国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开始兴起的环境技术开发产业(R&D)为韩国环境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的20多年间,在韩国环境部等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由G-7环境工学技术开发事业、超前核心环境技术开发事业、超前Eco-Innovation技术开发事业等构成的主力R&D事业,为韩国国内的环境企业和研究者提供了雄厚的技术开发、资金等支撑。截至目前,韩国已在废弃物再利用与资源循环、水、大气3大领域奠定了雄厚的环境产业基础,并在48个核心环境技术分类中,有9个技术领域达到世界排名前5的水平,20多个技术达到世界排名前15位的水平。

以优势产业实现绿色增长

水、资源循环、环境成套设备等已成为韩国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环境产业。2013年6月,韩国企业在阿尔及利亚承揽了贯通首都的价值5亿美元的“Harrach”河流生态复原项目。

2012年,韩国环境产业的出口额达到7.3013万亿韩元,相比2010年增加了46.7%,显示出高增长趋势。在海外进行环境产业投资的跨国企业有斗山重工、熊津化学、KOLON、大宇建设等水领域的领军企业,(株)GAIA、(株)大韩实业、(株)FORCEBEL等废弃物领域的领头羊以及KC-Cottrell、环境和生命、Specoplant等大气领域巨擘。

此外,在绿色经济增长过程中,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中小企业的培养和支持。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韩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援方面的关注急速增加。首先,在创业方面,在大学和研究机关里学习绿色增长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政府的帮助。而对于现有的绿色中小企业,政府则从人力开发、员工继续教育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其次,在技术方面,韩国政府每年将相当大比重的研发资金投放在绿色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上。最后,在宣传和销售方面,为了普及绿色中小企业新开发的绿色增长技术,促进其尽快实现产业化,韩国政府采取了政府和公共机关采购试用,同时帮助联系大型企业协助开发,开拓海外市场的政策。

太阳能产业、智能电网等是近几年韩国新兴的极具优势的绿色环保产业。韩国参与太阳能市场竞争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目前,韩华、三星和OCI等韩国企业在太阳能领域竞争优势突出。在电动汽车领域,韩国在电池的研究和生产方面有自身优势,目前,韩国小型电动汽车已经可以量产,从2011年开始,韩国就不断完善城市中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韩国政府希望到2020年,电动汽车可以在韩国国内达到20%的普及度。

以环境合作推进中韩交流

目前,中国国内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为韩国的众多环境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据韩国相关部门预测,随着韩中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自2012年起,韩国对中国环境产业的出口额有望在近5年间保持25.4%的年均增长率。

环境问题无国界。韩国为了实现在环境领域与中国的合作,从2001年起,在北京运营韩˙中环境产业协力中心,通过该中心,韩国企业可以得到从技术开发、金融支援,到成功签约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便利。

由于韩国在急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与中国相似的环境问题,并巧妙克服了危机,因此,韩国的环境企业拥有很多技术竞争力。比如,应对中国内环境标准的强化而所需要的集尘技术、脱硝˙脱硫技术、汽车尾气减少技术、污水与废水处理技术、生活废弃物与建设废弃物处理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等方面拥有着可与先进国家比拟的竞争性。

建交20多年来,中韩两国在环境领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1993年10月,两国通过以签署环境合作协定为契机,开始了正式的环境合作工作,并每年举办环境合作共同委员会会议,环境部长会议、环境产业圆桌会议和高端投资论坛等活动。

此外,中韩两国还在环境领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合作,例如,2014年11月,两国在中国环境科学园内建立了中韩共同实证化中心,并实施共同研究项目。从2005年起,两国每年举办韩˙山东省环境合作委员会。2012年8月,在城市废弃物领域韩国政府相关部门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了MOU等。

特别是,2014年7月,在习近平主席访韩期间,两国修订了中˙韩环境合作MOU,提到大气污染数值信息的共享,大气污染预˙警报模型的共同研究,针对钢铁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实证化项目(2015年上半期预定实施)等细颗粒物减少与进一步加强环境产业领域的合作。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