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专家:“三味药”可解建筑垃圾之困

2015-06-29    来源:贵阳网
0
[ 导读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15.5亿吨,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垃圾困局,到底怎么破解?在27日上午举行的生态城市和固体废弃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15.5亿吨,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垃圾困局,到底怎么破解?

在27日上午举行的“生态城市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建筑和科技方面的专家为“垃圾困局”开了“三味药”。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化副主任陈家珑介绍,中国基本建设每年消耗天然砂石120亿吨,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仅拆除就产生15亿吨建筑垃圾,今后也不会少于每年10亿吨的建筑垃圾产生量。

“一万吨建筑垃圾如果堆起来,要占地2.5亩。”陈家珑给记者算了一个帐,照此推算,每年中国产生的建筑垃圾相当于31个贵阳市,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城市痼疾。

“你看得到几千年前的建筑,而现在的建筑却短时间变成了垃圾。”来自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的秘书长康拉德•奥托•齐默曼举了个例子,埃及金字塔在4500年前就建立,苏格兰一些建筑有四千多年历史,但现在城市内的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可能就是二十年或者四十到五十年。

秘书长认为,生命周期短并不是建筑物的质量问题,更多因为城市无需规划或者盲目开发而拆除的。

“据统计,目前只有10%的建筑是寿终正寝,人类是在自己制造垃圾。”全球都在面对垃圾,但深圳大学教授邢锋告诉大家,中国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偏低仅有5%。“日本、德国、美国这些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第1味 开发商预存重建费提高建筑寿命

康拉德•奥托•齐默曼说,既然建筑不可避免,那首先就要提高建筑的生命周期。政府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合理规划,其次是提高建筑的质量。

“我的国家里,建筑物是不合标的话,惩罚是非常严厉的。此外建筑物所有者必须预存一笔钱放到政府的账户里面,这笔资金专门用来拆除建筑物和重建的。开发商就会每隔十年获得这笔资金10%的回报,开发商也就自觉提高建筑寿命。”

第2味 建海绵城市各方联动源头减排

“垃圾资源化应该是一条链条。”陈家珑说,因为建筑垃圾是大宗的产物,它不适宜长距离运输,并且长距离运输实际也是一个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过程。

陈家珑建议,政府要做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联动工作机制,“不能单独拆除是拆除的,运输是运输的,到了处置才想到资源化,这样的结果造成资源化效果非常差,企业大多数是处于亏损和不挣钱的状态,资源化利用最后也只是落在纸面上的东西。”但如果把它串起来,就有利于处置企业来降低成本和保证质量。

“比如我们现在建立海绵城市,建筑垃圾就能充分利用!”陈家珑还提出了一个更加符合贵州建设的方案。

目前贵州正在现争取做海绵城市,实际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海绵城市建设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海绵城市的除水层,有比天然砂石更好的特点,它的吸水率、含水率都在天然砂石一倍到两倍以上,这是非常值得城市使用的方法。

第3味 现场“变”资源 提高再利用率

深圳市华威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文龙博士介绍,目前国内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生产线只有30多条。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垃圾现场资源化模式的实践,提出将垃圾通过分类现场化处理。

比如南科大绿色生态校园就成就采用这个方式,它的路基,广场等都是采用拆除的建筑垃圾现场回填等处理,当项目完成后,当年深圳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高了10%。

 
关键词: 垃圾 建筑 专家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