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高端电力装备制造的“星光大道” 完美的“产业投资环境”

2015-08-27    来源:河南日报
0
[ 导读 ]:八月的中原大地一片葱茏,记者在中原电气谷看到,区内主干道魏武大道宽120米,双向8车道大气磅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处处高大明亮的现代化厂区掩映在绿树丛中,干净整洁,处处显示出中原电气谷建设的“高起点大手笔”。

省委书记郭庚茂(前左一)视察许继集团

省长谢伏瞻(前右二)考察中原电气谷

许昌留学人员创业园

中原电气谷许继新能源产业园航拍图

飞利浦—祺景光电中原联合生产基地项目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八月的中原大地一片葱茏,记者在中原电气谷看到,区内主干道魏武大道宽120米,双向8车道大气磅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处处高大明亮的现代化厂区掩映在绿树丛中,干净整洁,处处显示出中原电气谷建设的“高起点大手笔”。

踏上﹃高端电力装备制造﹄的星光大道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全面开启第三代电网建设,对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电网设备制造产业、信息通信产业等带来重大机遇。

另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30年,中国电力产业投资需求总量将超过2万亿美元,主要用于电力设备投入。因此,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为保证电力输送和分配需要,我国电网建设将加速推进,电力电子装备行业面临难得的发展契机。

在大的机遇面前,全国各地都虎视眈眈,争相分食这份蛋糕,如深圳、佛山、东莞、温州、台州这些沿海城市的相关电力装备企业纷纷升级改造。许昌,作为我国电力装备行业老牌基地,已经有50多年的产业发展历史,产业基础好,骨干企业多。

在第三代电网建设来临时,如果抓住机遇,则会很好的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许昌整个电力装备产业将进一步成长壮大;如果失去这次机遇,则会被市场抛弃,失去市场话语权。

在此关键抉择时期,2008年,郭庚茂书记(时任省长)在视察许昌时,鉴于许昌电力装备制造业的良好基础,提出了建立“高端电力装备制造基地”的设想,这与许昌的优势正好契合。

随即,“中原电气谷”建设纳入省级规划,许昌市一鼓作气,高标准规划了29平方公里的中原电气谷内,将发展目标确定为——“我国最具成长价值、集聚能力最强、规模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力装备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系统集成中心,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电力装备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形成中部最大的电力装备产业集群。”

6年多时间,而今的中原电气谷,从刚开始的一片空地,已经崛起为一片现代的产业新城,这座位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南的“产业心脏”以优异的区位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许继新能源产业园、许继智能电网产业园、飞利浦光电科技产业园、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河南省电力装备孵化园、许昌信息化产业园、许昌电动汽车产业园、烟草科技产业园等八大产业园已拔地而起。

“跑”在快速发展路上

奋进的道路多挫折,奋进的道路何其难!在中原电气谷招商局的办公室,悬挂着两张“与众不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这两张放大的地图,清楚地标明了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电子企业的分布区位:德国西门子、法国斯耐德电气、美国伊顿电气、瑞士ABB电气……

“每天上班,我们都在研究这些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他们在中国哪里有投资?以中原电气谷为核心的方圆500公里内有没有投资?他们的主导产业有什么?他们的高管团队里有没有‘熟人’?”约了多次,刚从深圳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招商局局长赵巍然说。

随手,他又搬出来一沓足有一尺厚的企业详细资料,记者在上面看到每家企业的高管团队和履历,“我们就是在这上面找线索,只要适合我们,我们就想尽办法去接洽、去谈判,宣传我们的优势,邀请他们来投资”。

“上个月,李志军主任带着招商小队跑了1万多公里。我们的工作一直是‘5+2’,白加黑,招商、落地、服务,千头万绪,事情太多,礼拜天不过习惯了,现在叫我闲下来休息,倒觉得不自在。”招商局局长赵巍然说。

按照许昌市委、市政府招大引优的要求,中原电气谷以装备制造、高新科技、节能低碳、环保生态为产业特色,围绕电力、电子、电气及民用电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优中选优,全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我们一是围绕国内、国外电力装备制造主导产业进行招商。招商局专门制作了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发电、输电、变电、用电四大分支链条图谱,对照图谱上的各个产业链条,筛选链条企业,进行重点宣传推介,争取获得合作意向。二是面向国内、国外电气制造大型企业、重点企业进行推介,加强与通用电器、华能国际和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电力电气制造企业的联系,使其了解电气谷的产业发展优势。三是围绕电气高新技术成果推广项目,尤其关注电力、电气电子行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主动对接项目。四是围绕与许继集团相配套企业进行招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园建设力度,使一些与之配套的项目企业入驻中原电气谷,实现产品对接‘足不出谷’。这些构想都得我们一件件、一桩桩去落实,忙得连坐下来喝口水的空都没有。”中原电气谷管委会主任李志军说。

随着一大批企业的入驻,中原电气谷领导班子开始了更长远的谋划,他们在“招大引强”的同时,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电力、电气院校进行对接,为中原电气谷入驻企业提供电力、电气研发需求及项目信息,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与高校研究”相结合,抓好“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实施产业化”的对接,争取知名院校在中原电气谷内建立分校或研发中心。

“现在,科技研发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大家都在争取,有竞争,就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所以我们要争分夺秒。”管委会副主任郭建昌说。

“强势招商”为中原电气谷带来了发展“红利”。截至2015年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园区内已入驻企业4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上市公司3家,上市后备企业5家,拥有2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驰名、著名商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成长,成为许昌市新的工业高地,许昌市未来发展的动力所在。

这里有最完善的“产业投资环境”

今天的河南,正在越来越多地获得全球瞩目。

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两大国家级战略正在奋力实施,全速推进。作为国内首个国家战略级别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河南航空经济打开一方新天地。这是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一步,是河南对外开放的奋力一跃,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点睛一笔,是实现崛起振兴的关键一举。

而中原电气谷——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产业力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河南省委、省政府已把中原电气谷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区,全力支持其发展。许昌市委、市政府已把中原电气谷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组建了强有力的决策协调机构和管理服务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土地使用上予以优先保障和优惠;在财政上给予奖励和扶持;在项目进驻、实施、运行中全程跟踪,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以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良好创业环境,保障各类项目快速进入、顺利实施、高效运营。

沙俊峰是河南中继威尔立体停车系统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谈到对这里工作、生活的评价时,他说:“在我们这里和郑州基本没有距离的概念,交通很便利,况且这里生态环境好,生活成本低,生活节奏相对慢一点,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环境。”

像沙俊峰一样在这里工作的,有很多家安在郑州,中原电气谷所在的许昌市作为低碳之城、宜居之城,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文明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卫生城”、“中国花木之都”。境内历史文化深厚,社会和谐,民风淳朴,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居住的最佳选择。

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人才落户,还是基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中原电气谷地处中原之中,是国务院批准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南部拓展区,离航空港区最南端仅仅8公里,北距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郑州市7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40公里,距“许昌郑州机场异地航站楼”和集航空、高铁、长途客运、城市公交为一体的“零距离换乘枢纽中心”1公里。京广高铁、郑渝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穿境而过;京港澳高速等7条高速公路在周边形成“米”字形路网,高速公路“许昌北站”出入口直通园区。

同时,中原电气谷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周边500公里经济圈涵盖7个省份,4.8亿人口,是我国能源和电网建设的重点区,也是中国人流、物流、信息流最密集的经济带。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实现,使中原地区聚集了更多国内外优秀企业及人才,消费能力激增,企业产业对接能力极强。中原电气谷作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受益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拥有无限商机。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投资,最怕是产业链条不完善,人才队伍也没有,那千头万绪,单靠一个企业操碎心也没用,来这里投资,我们看重的是完善的配套。”2009年就来到中原电气谷的瑞尔电气董事长朱桂涛说。

许昌是我国最大的电力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拥有专业从事电力装备研究的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个国家级检验中心和3个电气研究所,集聚了电力装备行业各类高层次人才。中国500强之一的许继集团和森源电气、中天电气等40多家骨干电力电气制造企业先后入驻中原电气谷,形成了中国输变电装备行业中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产业集聚区,具有国内外电力、电子、电气建设工程的强大生产能力。正是这些优势,解决了入驻企业的配套问题,“不出谷内,就地解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

“中原电气谷不但有产业配套优势,而且具有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基础设施更是优秀,我一直向我的同行老板们推荐电气谷——这么好的条件,不抓紧时间入驻,再过2-3年,想来恐怕也来不了了。”源洪电气董事长赵宏勇说。

在人才方面,以周边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大学为代表的100多所高校和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位于中原电气谷内的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每年为园区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所需人才。同时,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支撑。

向“中国一流的电力装备制造基地”进发

诞生6年多时间的“中原电气谷”,因为他们鲜明的特色定位、突出的配套优势、强力的招商在全国刮起“高端电力装备基地”旋风,正在向全国一流的电力装备制造基地进发。

当前,中原电气谷以许继电气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八个产业园区为载体,按照“延链补链、产业集聚”的思路,相继引进、投产了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继威尔立体停车系统有限公司、许继智能控制有限公司、许继电源有限公司、森尼瑞电气公司和中天电气等40多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仅许继集团就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7项,已获授权57项。这些项目大多具有领先科技,竞争力强,后发优势大,大多数已经建成投产,焕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为了加强重点企业招商,我们按照电力电气装备制造产业链图谱,筛选出了243家国内外电力电气重点大型企业,并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和宣传对接。”中原电气谷管委会副主任郭建昌介绍。近年来,中原电气谷成功签约的飞利浦—祺景光电中原联合生产基地项目、台湾碳基无人机低空遥感项目、广州莱拓电教商务及智慧家庭录播智能化系统项目、太阳能光电板科技研发项目、西玛电力节能设备等59个项目,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合同引进资金305亿元。中原电气谷还重点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派出专业招商小分队,吸引电力电子、信息技术、民用电器等产业向中原电气谷转移,提高园区创新含量。

“2020年,中原电气谷将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50亿元,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6%以上;全面完成电气谷核心区工程建设,总开发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形成1家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企业,3-5家超百亿企业。”中原电气谷管委会主任李志军说。

 
关键词: 完美 产业 星光 电力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