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环保企业蓄势待发“闯”东盟

   2015-09-21 人民网2600
核心提示:原以为只有50位参加的,结果来了200多位,远超预期!201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主持人的一番话,道出了中国环保企业对进军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

原以为只有50位参加的,结果来了200多位,远超预期!201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主持人的一番话,道出了中国环保企业对进军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期盼之情。

9月16日至18日,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要活动之一、201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200多位中国和东盟的环保官员、环保研究机构专家、环保组织代表和环保企业高管齐聚一堂,就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对话和研修。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自2011年首次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五届,参加人数与年俱增,影响也越来越大。

东盟秘书处环境办公室主任安佩˙哈娜库娜拉克在发言中说,保护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是中国和东盟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中国和东盟必须要进一步合作,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到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约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环境污染治理的产值为0.8万亿至1万亿元。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囊括环保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领域的综合产业体系。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介绍,环保产业合作和技术交流,也是中国和东盟环境合作的重要领域。在中国和东盟共同制定的环境合作战略以及相关行动计划当中,环保产业和技术交流都被列为重点内容。

中国环保企业的代表们显示出对进军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浓厚兴趣。用华鸿水务集团董事长林金华的话来说,“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林金华的企业和广西官方合作,以BOT形式,近年来在广西的一些地市开展了10多个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这些项目目前运行良好。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小毛认为,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在的发展水平,与中国上世纪80年代相似,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任务也与中国那时候相似,工业污染处理和污染控制等环保技术与中国相差甚远。

杨小毛表示,深港产学研公司将来进军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以技术输出为主,与当地机构、企业合资,并逐步把研发中心扎根在当地,让技术在当地落地生根。

东盟与广西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产业相似度非常高,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农表示,希望下一步可以加深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更多的参与到东盟环境治理当中。

目前,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做完对柬埔寨环保官员的培训,将于近期回访柬埔寨环保部,争取今年年底和柬埔寨环保部签订相关项目的协议。

华鸿水务集团也将于近期通过9月28日在河内召开的越南环保博览会的平台,和越南有关方面洽谈相关环保项目。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