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浙江绍兴启动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

   2015-10-28 中国环境报 2680
核心提示:在环境领域,可以说,排污许可证是企业能够进行污染物排放的身份证明。浙江省绍兴市紧紧牵住排污许可证这个牛鼻子,将所有涉污企业单位,尤其

在环境领域,可以说,排污许可证是企业能够进行污染物排放的身份证明。浙江省绍兴市紧紧牵住“排污许可证”这个牛鼻子,将所有涉污企业单位,尤其是环评、总量控制、排污申报和收费、现场监察、限期治理等环保信息整合进“芯片”,实现一揽子管理。这也是绍兴市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工作改革的核心。

“以前的排污许可证,就像营业执照似的,没有体现执法文件要求,难以指导企业规范化管理,从证上根本反映不出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改革,把企业排污信息统一到‘排污许可证’基本框架内,结合已普遍推行的电子阀刷卡排污系统,做到动态监控、实时关阀,对企业排污行为全流程掌控和管理,实行‘一证’管到底。”绍兴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提升环境执法威慑力,树立良好部门形象,山东省烟台市环境监察支队要求执法人员在今后所有执法行动中,都要穿制式服装。图为统一着装的环境执法人员。

整合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一证”管到底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探索,至今已走过近30年的历史。2014年4月,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规定,从环境保护基础法的层面明确了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地位,标志排污许可证制度被正式纳入国家全面推广实施议程。

绍兴市在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实践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基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等等。

今年年初,绍兴市被浙江省环保厅确定为全省3个排污许可证管理改革试点地市之一,要求在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改革中取得经验、取得突破。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企业微观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绍兴市通过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把环评审批、“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这些属于规范企业环境行为的环境微观管理制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一证式”全过程监管,这是此次改革要做的。

目前,绍兴市的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工作方案已初步完成。

对内,新方案重点解决绍兴当前环境管理各项制度碎片化严重等问题,整合现有排污许可证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竣工验收、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排污申报和收费、现场监察、限期治理、固废危废、辐射和监测等各项管理制度,将排污许可证作为政府环境监管的执法依据、企业环境行为的守法文书、公众环保监督的参与平台,实现对排污单位综合、系统、全面、长效的统一监管。

对外,绍兴市及市以下权限内,只有一本证——排污许可证。企业有关申报、审批、备案、监测、处罚、信访等相关信息,实行全公开。

对排污单位实行差别化管理

简化审批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革,绍兴在重新构造排污许可证核发、监管体系的同时,也将对企业单位实现差别化管理,一方面对新上涉污项目实施严管,另一方面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扩大环评豁免范围,以排污许可证审批替代环评审批,简化环保事前许可。

“一证式”管理改革,并不是把原来的各项环保管理制度简单地糅合在一起,那样不仅多此一举,还使管理更加多头、更加复杂。绍兴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管理处负责人说,以前环保部门的审批环节多,业务量庞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小至几万元,大至数亿元,都要审批,即使上个项目、买个设备、换个地址,也要像新办项目一样,整套流程重头来过。

所以,这次改革首先砍掉了一批审批环节。在符合新环保法的前提下,根据基层实际需要优化设计排污许可证的核发、监管、注销(吊销)程序,取消冗余环节,缩减审批层级,简化操作流程。

其中,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环评审批方面将以备案制代替审批制。进一步扩大环评豁免范围,对部分技改项目创新登记备案制,并对工业类项目分类实施环评备案制,以排污许可证登载的方式替代环评批文;取消环评审批中应由政府其他部门把关的事项及以环评审批为前置的事项等。

项目上马后,原先必须有试生产和“三同时”验收的环节。改革后,取消试生产和“三同时”验收环节,将环保“三同时”要求一并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项目试生产期间的环境管理要求与正式投产期要求完全一致,环保部门不再出具验收文件。排污单位按照许可证上登载的“三同时”要求,自觉开展环保“三同时”工作,并定期向环保部门主动申报“三同时”执行情况。环保部门实施竣工备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现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排污单位监管的完整性。

企业环保责任由被动变主动

事中事后监管更严

“一证式”管理改革,简化了事前审批等环节和流程。对企业来说,一方面,简化了办事程序,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自投产开始就要严格遵守环保制度。

位于绍兴镜湖新区的浙江金时针织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印染企业,准备与绍兴市白鹭印染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搬迁到绍兴市袍江工业区,原厂区拟于2016年底关停。

“金时针织”副总经理胡周明对“一证式”管理改革表示欢迎。他说,国外都是登记制,像开办印染企业之类,不用审批,就给你几条环保要求。企业建好后,负责的人来检查,达到了环保要求,哪怕在居民区也没事。但如果达不到,立马关掉。“一证式”管理简化审批环节,这个方向是没错的。

不过,胡周明希望环保部门放权后,不要一放了之,仍应负起监管的责任。像“一证式”管理制度,要通过宣传和培训,让企业负责人充分明白,具体怎么操作,哪些允许做,哪些是违法的。他认为,在旧式的审批制度下,企业对环保部门已经形成了依赖心理:反正你们会把关的,哪些地方没达到要求,我再整改。现在,一下子不审批、不验收了,企业心里没底了。

对此,绍兴市环保局张荣社副局长表示,“一证式”管理改革,强化了事中事后的监管,就是为了让环保部门的力量从庞杂的事前审批中抽身出来,充实事中事后的监管力量。因此,环保部门放权,绝不是放任不管。“一证式”管理制度实施后,肯定会有一个缓冲期,让企业有一个了解和适应的过程。

“一证式”管理,对心存侥幸、恶意偷排的企业来说,违法成本更高了。

例如“三同时”验收环节取消后,环保部门将“三同时”监管工作纳入环保日常监管范围,企业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要求落实相关环保制度和措施的,直接进行处罚。对中介机构在环评、“三同时”制度执行过程中采用欺骗、隐瞒、做假等手段为企业隐瞒排污信息,造成后果的,由企业承担后果,并依法追究相应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一证式”管理要求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起自我管控机制,将企业承诺、自我监测、自我报告和记录维持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在不同阶段,企业需要向环保部门报送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以及重大变动信息。由于所有这些信息全部公开,并应用于银行征信等系统,企业的压力剧增。一旦失去诚信,将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不利后果。

记满10分停产整改

建立记分管理模式

今年5月,绍兴市柯桥区首批60家企业因环境违法行为被“记分处罚”。其中,浙江四达印染厂由于“未按规定设置排放口”,被一次性记满10分。其他企业有记2分的,也有记3分的。

排污许可证记分处罚,是柯桥区今年来推出的一项环保改革,像驾驶证记分管理办法一样,对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实行记分管理。

一个记分周期(12个月)内,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因违法排污行为被记满10分的话,就要停产整改。被记了9至10分的企业,将被列入环保信用“黑色企业”,柯桥区环保局将暂扣其“排污许可证”下一年度5%核定量一年。如果企业不思悔改,一个记分周期内,第二次又累计记分满10分的,将被暂扣其“排污许可证”下一年度10%核定量一年。

记者从柯桥区环保局获悉,9月底,柯桥经济开发区(齐贤镇)一家印染企业,由于对定型机废气在线监控平台报警“置之不理”,被给予排污许可证扣3分、10月份排污量核减10%的处罚。目前全区已有9家印染企业因“定型机报警”被处以排污许可证扣3分的处罚。

据了解,柯桥区环保局依据环境违法行为轻重程度,划分为10分、5分、3分、2分和1分五档,并列出具体的记分细则。

记10分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醉驾”,共有6种违法行为,包括未按规定设置排放口;恶意向环境偷排废气、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环境违法行为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被省级以上媒体曝光;未完成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拒不执行行政命令、处罚、力抗法等5种情形。

记5分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闯红灯,共有5种违法行为,包括擅自打开或绕过电磁阀设施向管网超标排放废水;擅自绕过或更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停产整顿,未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未完成区政府下达减排考核任务;环境违法行为导致群体性事件或上访等。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