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探营东风柳汽柳东基地的“工业机器人帝国”

2015-12-02    来源:柳州日报
0
[ 导读 ]:会包边,能上件;会焊接,能涂胶……一排橘黄色的机械手自动运转,尽管体型庞大,但钢铁侠代替人工丝毫不含糊,做工更精准。近日,在东风柳汽柳

会包边,能上件;会焊接,能涂胶……一排橘黄色的“机械手”自动运转,尽管体型庞大,但“钢铁侠”代替人工丝毫不含糊,做工更精准。近日,在东风柳汽柳东乘用车基地焊装车间4.18万平方米的空间里,机器人林立,几名工人隐现其间。“这些机器人都很能 干,而且更熟练,废品率更低。”现场5S管理员何晓鸿说。

当前,中国车企听得最多的声音也许可以用两个词概括:一个是寒冬,一个是转型。实现从“汗水型”生产向“智慧型”生产的历史性跨越,东风柳汽一直清楚自己的定位:最大的挑战并非是对手,而是自己。

“机器换人,并不是简单地代替一个人,而是要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能耗、管理费用等。”何晓鸿介绍,车间现有机器人48台,主要用于生产S50、BX3等车型,后续将提升到157台,自动化率将由38.5%提升到72.9%。“工业机器人帝国”是柳汽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

在市场低温运行的当下,从“创新”走向“创值”,实实在在打拼“智造升级版”,柳汽一直在做“有温度”的转型。2002年,柳汽在年产3万辆的规模上徘徊挣扎,这让柳汽人刻骨铭心。转型就应该解决痛点,从乘用车B11项目、商用车M53,到“霸龙”重卡、风行景逸的开发成功,再到风行S500上市实现MPV产品线的全覆盖,柳汽始终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变是转型,不变是坚守。

东风柳汽明白:坚守,不是被动守摊子,而是站稳脚跟、稳扎稳打,在主动作为、巩固拓展中坚守!如今,中国车企进入又一个战略机遇期,转型到了关键时刻。自主品牌如同一场处于相持阶段的拔河赛,咬牙也得挺住。如何挺住,取决于加大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途径。

“品牌强则国家强,做自主品牌自然是要做到有荣誉、有价值。”东风柳汽总经理程道然说。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及配套设施,采用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多年来学习日产精益管理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生产技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柳汽都致力做柳州“智造转型先锋”。

不仅柳汽致力于打造“最强大脑”,近年来,柳州市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在汽车与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以科技创新驱动打造新的硬实力、软实力和行动力。据统计,目前柳州市60多家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实现“机器换人”后,机器人比人工操作平均节省工时50%~70%,生产效率提高30%~50%,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有打造了商务MPV之王的东风柳汽,还有生产中国神车—— —MPV五菱宏光的上汽通用五菱,柳州拥有的“MVP之都”这张名片一直在闪闪发亮,孕育着中国车市的MPV文化,改写着车市的格局。从“柳州制造”到“柳州智造”,一字之差,意义迥然。过去的“柳州制造”靠的是劳动力、低成本,而“柳州智造”靠的是转型升级,迎来了“机器换人”的新时代。要改变这一字之差,只有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智造”、自主“智造”、实现“智造”。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